1. 首页 > 水产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关注秧苗生长与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类型 症状表现 防治方法
黄化死苗 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苗床管理
白叶枯病 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整株枯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株
苗稻瘟 叶片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苗床管理
秧田害虫 害虫取食叶肉,导致叶片卷曲、枯黄、死亡 选用高效杀虫剂,合理轮作,加强苗床管理

二、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意见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关注秧苗生长与病虫害防治

目前水稻苗处于二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期,各种病虫害已相继迁入危害,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切断源头,销毁桥梁,降低大田期病虫害源基数...

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有着重要意义。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水稻秧田期各种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秧田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药剂参考如下:

3、虫害主要有蓟马、叶蝉等,稻蓟马取食汁液,危害后秧苗叶尖卷曲枯黄,生长缓慢;叶蝉取食汁液而且传播病毒导致发生矮缩病。目前石羊水稻已全部移栽结束,搞好是当前水稻秧田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

1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关键词水稻秧田期病虫害,发生,防治论文摘要介绍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黄化死苗、白叶枯病、苗稻瘟和秧田害虫的发生及防治,以期为水稻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黑条矮缩病预防及时抓好秧田期和大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是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环节:秧苗3叶1心期用高效噻嗪酮或吡虫啉1000倍液秧田...

1、坚持科学防控。准确测报,科学用药,做到“决战前期,保护后期”,减轻水稻大田期病虫防治压力。水稻稻瘟病,立足预防,特别是老病区、感病品种加强主动用药预防,防治苗叶瘟,推荐使用三环唑、稻瘟酰胺。水稻病毒病,全面实施“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要根据不同虫情、品种,以及育秧、栽培方式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水育秧、直播稻田秧苗露青起,机插秧、旱育盖膜育秧田揭膜练苗后,开始用药防治,做到带药移栽。药剂选择持效性较好的吡蚜酮、稻丰散、毒死蜱等,并与速效性较好的烯啶虫胺、速灭威等交替使用。稻蓟马、螟虫,根据田间虫量适期用药。水稻秧田期防控要充分利用秧田面积小,便于集中防治的有利条件,开展专业化防治,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防治效果。

1、水稻苗叶瘟。预计今年苗叶瘟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大。扬州大面积种植的淮稻5号、南粳9108、武运粳24等品种易感稻瘟病,加之近几年稻瘟病发病重,田间菌源量充足,秧田期田间密度大,温湿度适宜,极易发病,部分老病区秧池田已见病。

3、稻蓟马、二化螟等害虫。预计大面积轻发生,山区大螟、二化螟、稻蓟马中等偏重发生。

2、配套农业措施。推广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应用技术,阻止灰飞虱迁入和传毒为害。合理肥水运筹,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水稻抗逆力。尽可能降低田间湿度,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减少灰飞虱的桥梁寄主,清理病稻草,减少田间菌源。

农户要在水稻生长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在水稻破口期要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瘟、稻曲病等病虫害...

2、灰飞虱及水稻病毒病。预计大面积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灰飞虱5月下旬将陆续迁飞至秧田,刺吸秧苗,并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水稻一旦感病,无药剂可治。近期邗江调查,秧池田灰飞虱亩虫量0-2万头,平均0.3万头。

1黄化死苗发生及防治 1.1死苗症状及类型 旱育秧整个过程都会发生死苗,但有2个时期最重要,一是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二是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15%以...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关注秧苗生长与病虫害防治

在江苏省某水稻种植区,当地农户针对秧田病虫害的防治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播前对秧苗进行药剂处理,以预防稻瘟病的发生。在秧苗生长过程中,根据虫情和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通过这些措施,该地区水稻秧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提升,秧苗生长状况良好。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水稻秧田病虫害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精准测报、科学用药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同时,专业化防治、统防统治等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以提高防治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