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种植还田技术:将绿肥作物直接翻入土壤
绿肥种植,这个看似简单的农业技术,却蕴含着提高土壤肥力的无限潜能。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绿肥种植还田技术的神秘面纱,探索它如何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活力。
绿肥种植还田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绿肥作物直接翻入土壤,让其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绿肥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绿肥作物在翻入土壤后,能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绿肥作物在腐烂分解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
地区 | 作物 | 效果 |
---|---|---|
湖北省 | 水稻 | 亩增产10%-15% |
江苏省 | 小麦 | 亩增产20%-30% |
安徽省 | 玉米 | 亩增产30%-40% |
这些案例表明,绿肥种植还田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推广这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进行种植。
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绿肥作物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作物茬口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控制种植密度:绿肥作物种植密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密植导致生长不良。
及时翻压:绿肥作物成熟后,应及时翻压入土壤,以确保其充分发挥肥效。
绿肥种植,作为提升土壤肥力的一种新型途径,不仅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也为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直播绿肥,一亩地可产出鲜草3000-4500公斤,换算成干草就有1000-1500公斤。这样的数据,无疑为耕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据测算,每翻压2000公斤鲜草,小麦亩产量可增加20-30公斤,玉米亩产量可增加50-70公斤。
为了持续推广绿肥种植,提升土壤肥力,我们重点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模式,特别是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和覆盖等综合利用技术,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致力于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模式,以提升土壤肥力。具体做法是在上一年收获时,秸秆要高留茬,其余秸秆全部覆盖农田,不耕地、不翻地,使土地尽量不裸露出来。春季播种时,使用免耕技术播种施肥,这样既能保护土壤,又能提高播种效率。
绿肥还田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适于设施大棚越夏种植的绿肥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初报显示,通过合理的绿肥种植,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大棚的产量和质量。
为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落实到位,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概要》,指导各地大力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绿肥品种以豆科植物为主,如苜蓿、三叶草、豌豆、蚕豆等。播种前应晒种1-2天,之后用10%的食盐水进行选种,捞去上浮的秕粒、菌核和杂质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晾干待播。
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酸、碱、中性土壤均能种植。绿肥油菜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雨量充足时撒播,充分利用雨季土壤墒情较好的特点。油菜压青处理方式有三种:春季3月下旬翻压油菜青体做棉田春播绿肥,夏季5月中下旬翻压油菜根做玉米绿肥,秋季9月下旬直接翻压油菜青体做秋播绿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