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市民尝试养殖无菌蝇蛆养鸡,探索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随老李走进恒温恒湿的无菌蝇蛆养殖车间,一溜几排的6层繁殖架上挂着一个个1.5米乘1米的纱帐,纱帐里嗡嗡飞舞着一只只苍蝇。老李说,它们正处在产卵期,每个纱帐里大约可养2万只苍蝇,每只苍蝇产卵高峰期5——15天。
养殖环境 | 养殖数量 | 产卵周期 |
---|---|---|
恒温恒湿 | 2万只苍蝇/纱帐 | 5——15天 |
产卵时,他在纱帐里摆上铺了一层麦麸的托盘给苍蝇做产床,托盘接满卵后工人就把它们移到孵化帐里。卵孵化出蝇蛆后4——5天再羽化成苍蝇,3天后苍蝇又可以开始产卵了。一个孵化帐每天孵化的蝇蛆可喂养500只鸡。
带着诚意,他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家们联系,请他们传授相关技术。专家们被他敢于创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介绍他到在研究所指导下已成功繁殖养殖无菌蝇蛆的芜湖福来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蝇种,并帮助联系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工程队到沙河村,指导他在荒坡地上搭起了无菌蝇蛆养殖车间和标准鸡舍。
“苍蝇产卵时吃的食物一定要洁净。”老李指着纱帐里苍蝇食物盘说,他调配的苍蝇食物是用红糖、奶粉、鸡蛋和水混合的,每天换一次,否则会变质,蝇蛆就达不到无菌标准。整个养殖过程都密封在纱帐内完成,不受任何污染。
“我已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五年内投入500万元把山庄打造成一个科技生态农业园,让城里人吃上真正的放心菜。”老李说,从他下乡创业第一天起,他就暗暗定下个规矩,无论遇到什么难题,绝不用污染环境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养鸡时,荒山里黄鼠狼经常来“偷鸡”,他四处请教专家终于找到一条“妙计”,在养殖区池塘放养了一批大白鹅,黄鼠狼的爪子只要一踩到新鲜鹅粪就会溃烂,从此再不敢“越雷池半步”。自从山庄里的鸡开始下蛋后,他90多岁的老父亲就再也不肯吃外面买的鸡蛋了,说他带回家的鸡蛋吃起来有小时候鸡蛋的味道。
他还做了市场调研发现,在南京他是第一个用无菌蝇蛆技术养鸡的专业户,至少在本地市场无菌蝇蛆鸡蛋是个空白。眼下,他正在城里找销售合作伙伴,打算建一个自己的绿色农产品销售点,届时市民在城里就可以买到他种养殖的绿色鸡蛋、蔬菜、老母鸡、鱼、鹅等。
今年一开春,老李已在山坡地上撒上草籽,种上樱花、紫薇、木槿、葡萄等苗木,今后鸡就在树林、草地里放养,鸡粪是树和草地最好的肥料,树长大后可以卖。他还在养殖区旁整出150亩荒地开始种菜,并建了两个大化粪池,用发酵后的鸡粪肥田,把发酵产生的沼液喷打在蔬菜、苗木上治虫,沼渣撒到池塘里喂鱼。明年他计划自己种玉米喂鸡,外面买的玉米他不放心。今年入冬后老母鸡也可以上市销售了。
近期,老李和市农委畜牧专家已接上头,准备在鸡舍里引进发酵床养殖技术,可有效解决鸡舍病菌滋生难题,防止鸡瘟,鸡们就不用吃抗生素防病了。
60岁退休后才开始创业是不是有点晚?市民李家成的回答是“一点不晚”。
人工养苍蝇,苍蝇,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只是,姜堰市张甸镇华杨村村民华和林却把苍蝇视为宝贝,不但让苍蝇住“恒温室”,还给苍蝇喂白糖、红糖、牛奶掺拌的食物,把苍蝇养得肥嘟嘟的。
走进沙河村占地400亩的居宝山庄,循着鸡鸣鹅叫声望去,一大片开阔的山坡地上,1万只放养的鸡悠闲地觅着食,饲养员捧着无菌蝇蛆喂食盘刚走近鸡群,鸡们便扑棱着翅膀飞奔而来抢食。
去年,60岁的他一办完退休手续,便迫不及待带着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引进的无菌蝇蛆养鸡技术,来到溧水县永阳镇沙河村,开始圆自己做了很久的“田园创业梦”。
通过60岁市民尝试养殖无菌蝇蛆养鸡,探索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的例子铺垫,我们正式进入60岁市民养鸡新尝试:无菌蝇蛆助力生态养殖的领域。
老李,一位年过花甲的市民,在退休后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生态养殖的新尝试。在他的无菌蝇蛆养殖车间里,一种独特的生物——苍蝇,正成为他创业路上的得力助手。
未来展望:开发蝇蛆其他应用项目 老李表示,他计划邀请中科院专家 前来指导,开发无菌蝇蛆的其他应用项目。目前,美国迈阿密的一个“家蝇农畅”项目,四个月内生产出600多吨无菌蝇蛆蛋白质,经济效益显著。
老李的生态养殖之路,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位年过花甲的市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当益壮”的真正含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