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向日葵栽培技术,关注品种选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下面来介绍一下切花向日葵的种植技术。夏季大概60天开花,冬季约80天,当然这也取决于栽培地点的温度和日照长度。因此切花向日葵主要是用作装点家居和礼品的理想选择。
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是切花向日葵栽培技术的重要一步。‘富阳’系列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品种,株高60至70厘米,颜色有黄色黑芯、金黄色绿芯和橙色黑芯。
栽培管理管理要点 | 具体操作 |
---|---|
土壤要求 |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良好。生长最适宜土壤pH值为5.8至6.5。 |
支柱支撑 | 在多风的季节,应立支柱拉网支撑以防植株倒伏。 |
摘除侧蕾 | 有的品种在每个节处会长出侧蕾,需及时摘除,以利主花蕾的生长。 |
温度控制 |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植物。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1℃至37℃,生长时最适的白天温度是18℃至30℃,夜温是10℃至18℃。 |
水肥管理 | 向日葵播种和移栽时要求土壤湿润,之后要求土壤中等湿润。花朵成熟时,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和浇水量。向日葵喜氮肥,可采用肥水混合的滴灌系统施肥。 |
危害向日葵的害虫有蚜虫、鳞翅目幼虫、甲壳虫等,可以喷施吡虫膦、杀虫膦等进行防治。病害包括锈病、茎腐病和白粉病。可以通过对介质的消毒、合理浇水、增加空气流通、间歇喷洒一些保护性杀菌剂等方法进行预防。
光照调节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苗期日照充足,幼苗健壮;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和花芽分化。
移苗和种植移苗的最适土温为15℃。定植的密度最好为12厘米×12厘米。在冬季无霜的地区,可在田间周年生长,而在冬天寒冷的地区,需要在温室保护地栽培。土壤在灭菌和播种之前要翻耕和疏松,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排水性。
播种育苗常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每穴播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浇透水保持介质湿润,发芽温度为25℃,3至4天发芽。直接播种,播种间隔为12厘米×12厘米,每穴1至2粒。在残留肥料多的土壤中采用10厘米×10厘米间隔播种。在1至4月或9至10月播种,播种后60至70天开花;在5至8月或11至12月播种,播种后70至80天开花;若在11至12月播种,则注意保温。向日葵生育期的长短因品种、播期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从播种到收获只需55至85天。
先了切花向日葵栽培技术,关注品种选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再展开向日葵种植:品种选育与病虫害防控策略的话题。
在向日葵种植领域,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以“金色08”为例,这一品种凭借其亮丽的色彩和出色的生长习性,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它不仅在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城市广泛种植,还在2009年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荣获鲜切花花材铜奖。金色08作为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黄色黑芯、金黄色绿芯和橙色黑芯,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向日葵的栽培管理需要精细呵护。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
土壤选择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至6.5。在多风的季节,应立支柱拉网支撑以防植株倒伏。
水分管理向日葵播种和移栽时要求土壤湿润,之后要求土壤中等湿润。花朵成熟时,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和浇水量。
施肥技术向日葵喜氮肥,可采用肥水混合的滴灌系统施肥,肥料可交替施用浓度为175ppm至200ppm水溶态的硝酸钙和硝酸钾,氨态氮可用于促进茎干的生长。
病虫害是影响向日葵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害虫防治蚜虫、鳞翅目幼虫、甲壳虫等害虫可喷施吡虫膦、杀虫膦等进行防治。
病害防治锈病、茎腐病、白粉病等病害可以通过对介质的消毒、合理浇水、增加空气流通、间歇喷洒一些保护性杀菌剂等方法进行预防。
未来展望:向日葵产业的无限可能因为人们对花卉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向日葵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优化品种、提升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我国向日葵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同时,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向日葵品牌,将为我国花卉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