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锋利用黑米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黑岩村,一座被雪峰山环抱的小村庄,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们的生计大多依靠外出务工,而村子里的孩子读书难、村民就医难、行路难。只是,这片土地上,却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特别是那飘香的黑米,被誉为“金瓜子”。但交通不便和信息滞后,让这些宝贝疙瘩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1983年,肖国锋进入米场镇供销社工作,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为“三农”服务的信念。他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农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
如今,肖国锋已是洞口县月溪乡黑米种植的带头人,现任月溪乡黑岩村村支书。他用自己的坚持不懈,成功带领村民探索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年份 | 事件 | 描述 |
---|---|---|
2018 | 产业扶贫项目启动 | 碧桂园在坪山村打造的300亩特色黑米基地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整治土地、改良种植品种、改变耕作方式、对接销售渠道等方式,促进当地新型农业发展。 |
2019 | 黑米丰收 | 300亩黑米地,收获超过10万斤,丰收的黑米即将充盈进贫困农户的钱袋子,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 |
2020 | 黑米合作社成立 | 肖国锋带领村民成立黑岩村黑米合作社,统一收购、签订合同价,提高黑米品质,推动黑米走向市场。 |
面对销售难题,肖国锋没有退缩。他召集村干部和合作社骨干,走出黑岩村,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市场意识。他们设计出农家味十足的精美包装袋,让黑米穿上高档大气的“致富衣”。同时,肖国锋主动尝试让黑岩黑米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把销售平台搬上了淘宝网,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如今,电商销售已经成为黑岩黑米的主要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平山镇依托广西平南县韦以宗医药有限公司在平山镇落户的契机,拓宽产业扶贫路径,采取“公司+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参与黑米种植,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脱贫路。公司通过包发放谷种、包种植技术、包保价收购的三包负责制,引导支持贫困户利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现代的管理技术,发展种植黑米特色产业。
为了把黑岩村的拳头产品打开市场,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肖国锋找到了乡政府。希望乡政府能帮忙找到出路,没想到肖国锋的想法与乡政府领导的想法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肖国锋回到村里组织村民成立黑岩村黑米合作社,为了调动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合作社承诺统一进行收购,并签订合同价。为了加强技术指导,提高黑米的品质,肖国锋通过乡农技站请来省农科院的黑米专家,指导技术,改良品种,让黑米更加浓香。
目前黑岩村黑米合作社还刚刚起步,还是粗放式的经营,肖国锋说等黑米做大做强了,还打算进行黑米的深加工,提高黑米的附加值,因为黑岩黑米不断的销售火爆,村民们每年平均增收1000余元。谈到黑米合作社未来前景,肖国锋信心满满。
他每年种植有机黑米20亩以上,收入可观,而且还能趁着农闲到收购自家黑米的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增加收入。像永辉、康原这样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在黑岩村的崛起,让村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在这片沃土上,人们辛勤劳作,孕育出了种植在高海拔地区的高山黑米。在农村,带领村民了解优质稻,认领荒地;在城市,打造特色早餐店,增强需求力。这一切,都离不开肖国锋和他的村民们的共同努力。
2018-2019年,肖剑锋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再租赁荒山开垦种植油茶2000亩,达到项目立项3000亩的标准,争取由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加工利用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该村总支部书记、主任林辉表示:“我们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产业,种植有荔枝、龙眼、砂糖桔、红米、黑米等农产品。”
黑岩村,一个坐落在雪峰山深处的贫困村庄,曾经是村民外出谋生的无奈之地。只是,如今这里却因为黑米的种植,焕发出勃勃生机。
碧桂园在坪山村打造的300亩特色黑米基地产业扶贫项目,为黑岩村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整治土地、改良种植品种、改变耕作方式、对接销售渠道等方式,促进当地新型农业的发展。
黑岩村的成功案例,为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黑岩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