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青贮玉米饲喂需注意发酵过程,防止酸败和霉变
序号 | 内容 |
---|---|
1 | 全株青贮玉米的收割:收割时间选择在玉米籽粒成熟后期,此时全株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
2 | 收割后处理:收割后的全株青贮玉米需及时晾晒,降低水分含量,以利于发酵。 |
3 | 堆放要求:堆放时要保证通风,防止湿度过大导致发酵不良。 |
4 | 密封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40~45天,密封发酵过程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5 | 取用注意事项:取用时需注意不要破坏密封,防止二次发酵。 |
6 | 饲喂方法:取出的全株青贮玉米可直接饲喂,或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 |
酸败: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青贮料出现酸味、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奶牛食用后引起疾病。
霉变:青贮料在发酵过程中,若出现霉变现象,应立即清除,以免奶牛食用后中毒。
水分控制:在收割和晾晒过程中,需控制好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青贮料的质量。
饲喂量:全株青贮玉米的饲喂量应根据奶牛的体重、年龄、生产性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混合饲喂: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时,要注意比例搭配,以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观察奶牛反应:在饲喂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奶牛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喂方法。
案例分享某奶农在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时,由于未注意发酵过程,导致青贮料酸败,造成奶牛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后来,奶农改进了青贮工艺,并注意了饲喂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奶牛的食欲和产奶量逐渐恢复。
在广袤的田野上,青贮玉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奶牛养殖户眼中的宝贝。只是,如何正确处理和发酵青贮玉米,以避免酸败和霉变,成为了养殖过程中的关键。以下,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大家掌握青贮玉米的发酵技巧。
案例一:青贮玉米的发酵处理位于我国东北的某奶牛养殖场,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饲料供应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场选择了全株青贮玉米作为冬季饲料。只是,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酸败和霉变的情况。经过专家指导,养殖场采用了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收割时机,确保玉米含水量在70%左右。
使用青贮收割机进行收割,并立即进行切碎和压实处理。
密封发酵,确保发酵温度在40-45℃之间,发酵时间达到40-45天。
经过改进,养殖场的青贮玉米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也有所提高。
在收割前,对玉米进行晾晒,降低含水量。
使用密封性好的青贮池,确保发酵过程中氧气不进入。
在饲喂时,适量添加干草或羊草,以补充青贮玉米中缺乏的粗纤维。
建设青贮窖,确保青贮玉米在储存过程中的密封性。
定期检查青贮窖的密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取用青贮玉米时,尽量减少空气接触,避免二次发酵。
掌握青贮玉米的发酵技巧,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上案例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