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缺磷症,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大豆缺磷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边缘焦枯、脱落。具体症状如下:
症状 | 描述 |
---|---|
植株矮小 | 缺磷初期,植株生长缓慢,茎细弱,节间缩短。 |
叶片发黄 | 缺磷初期,叶片呈淡绿色,逐渐变为黄色。 |
叶片边缘焦枯 | 缺磷严重时,叶片边缘出现焦枯现象。 |
叶片脱落 | 缺磷严重时,叶片逐渐脱落。 |
土壤缺磷:土壤中磷含量低,导致大豆无法吸收足够的磷。
施肥不当:施肥量不足或施肥时间不当,导致大豆无法吸收足够的磷。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大豆对磷的吸收。
土壤水分不足: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大豆根系无法正常吸收磷。
针对大豆缺磷问题,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土壤改良: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大豆种植,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施肥:根据大豆生长需求,合理施用磷肥,确保大豆吸收足够的磷。
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酸碱度,适时施用石灰或酸性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
保持土壤水分: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大豆根系吸收磷。
四、案例分析某农户种植大豆,发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经检测,土壤中磷含量仅为5ppm,明显低于大豆生长所需。针对此情况,农户采取了以下措施:
施用磷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50千克,提高土壤磷含量。
调整土壤酸碱度:施用石灰,将土壤pH值调整为6.5。
保持土壤水分: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水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大豆植株生长恢复正常,叶片发黄现象消失。
大豆缺磷症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了解大豆缺磷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助于农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提到大豆的叶片发黄,许多农户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植物生病了。但实则,这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多种病害的症状都表现为叶片发黄,比如常见的根腐病、茎腐病等,因此,在判断大豆叶片发黄的原因时,需要仔细观察。
早期症状是上部叶子发黄并有点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磷时,新长出的叶子包括叶脉在内几乎变成白色,且很快在靠近叶缘的地方出现棕色斑点,老叶变黄枯而脱落。
缺钾老叶从叶片边缘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叶片中部叶脉附近及其他部分仍为绿色,籽粒常皱缩变形。
缺硼黄豆生育慢,幼叶变为淡绿色,叶畸形,节间缩短,茎尖分生组织死亡,不能开花。
叶色淡黄,生长不良,表现出缺氮症状,严重时中脉坏死,叶片变形。
及时追施磷肥,每亩可追施过磷酸钙12.5~17.5千克或用2%~4%的过磷酸钙水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隔七天左右喷施一次,共喷2~3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