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陕西粉条村,传承百年手工技艺

在陕南的广袤土地上,有一个被时光遗忘的村落,那里的人们用一双双巧手,将红薯变成了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条。这就是陕西粉条村,一个传承了百年手工技艺的地方。

陕西粉条村,传承百年手工技艺
传统工艺,匠心独运

每年的寒冬腊月,旬阳当地农村便会出现一幅独特的景象——村民们忙碌地制作着粉条。他们选用甘甜的红薯为原料,经过磨粉、揉粉、漏粉、晾晒等工序,最终制作出久煮不烂、清香可口的粉条。

吊粉条的第一道工序,是将粉面倒进大锅里,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搅拌、加热、冷却,最终形成一条条粉条。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

从贫困村到品牌村

后湾村,一个国家级贫困村,曾经长期以种植红薯等经济作物来维持基本开销。由于交通信息闭塞,农副产品难以销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8年,后湾村成立了3个粉条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全村80多户粉条加工户全部加入合作社。

经过努力,后湾村加工粉条的产量逐年提升,2011年,后湾村加工粉条150多万公斤,产值1200多万元,创收560万元。如今,后湾村已成为陕西省子洲县有名的“粉条村”,村里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粉条加工业。

纯手工制作,品质保证

传统粉条是用铁漏瓢漏出来的,放在锅里久煮不瘫,吃起来筋道可口、味道纯正。61岁的王利生,是该村传统漏粉技术的传承人,从16岁开始从事手工粉条制作。他说:“我们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粉条的品质。”

为了提高粉条产量,上世纪90年代,后湾村的村民曾引进粉条加工机械设备,但生产出来的粉条品质却下降了。经过反复权衡,村民们决定回归手工制作,以特色赢回市场。如今,传统工艺制作的粉条不仅晶莹剔透,而且口感更好,深受人们欢迎。

传承与创新,迈向未来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陕西粉条村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提高粉条的品质和产量,村民们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还通过培训,提高了村民们的技能水平。

如今,陕西粉条村的产品已经远销到宁夏、山西等省区,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未来,陕西粉条村将继续传承百年手工技艺,打造更多地道粉条品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年份 粉条产量 产值 创收
2011年 150多万 1200多万 560万
2018年 200多万 1500多万 800万

追溯至古,粉条这一食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民间饮食文化的精髓。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以百年的传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谱写着“粉条新风尚”的故事。

陕西粉条村,传承百年手工技艺

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的范店村,百年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2018年12月25日,范店村通过西瓜视频,向外界展示了这一传统工艺,吸引了广泛关注。村民们通过加入粉条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年收入大幅提升。

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 在陕西,纯手工粉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上升。通过打造西夏品牌,陕西的粉条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谭手工地瓜粉条,作为北方特有的传统手艺,经过精心的制作和宣传,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百年手艺,粉条新风尚。粉条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的新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