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养殖周期通常为6-8个月
白鲢,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周期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那么,白鲢的养殖周期究竟是多长?如何科学养殖,提高产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白鲢的养殖周期通常为2年左右。具体第一年为鱼种养殖,第二年为成鱼养殖。
阶段 | 时间 | 主要工作 |
---|---|---|
鱼种养殖 | 第一年 | 1. 选择优质的鱼种;2. 进行池塘消毒;3. 施肥培肥;4. 投放鱼种。 |
成鱼养殖 | 第二年 | 1. 观察鱼群生长情况;2. 合理调整饵料投喂;3. 定期检查鱼病;4. 准备并塘和越冬工作。 |
1. 池塘选择:养殖白鲢的池塘面积最好控制在4-8亩左右,水深要求在1.5-2m左右。
2. 池塘消毒:在投放鱼种之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4. 饵料投喂:投喂饲料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和定量的原则,以减少饵料的浪费率。
5. 观察鱼群:每天观察池中水色和鱼群的状态,及时清除杂草和水中的腐烂杂质,以确保水质。
6. 疾病预防:加强疾病预防,定期拉网检查鱼群的生长状态,合理调整饵料投喂。
四、案例分析某养殖户在2019年开始养殖白鲢,经过2年的养殖,其产量从最初的每年5000斤增长到1万斤,增长了100%。这主要得益于他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方法,合理调整了饵料投喂,加强了疾病预防。
进入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以下,鱼群便会停止进食。此时,及时将池塘中的鱼捞出,集中在较深的水域中越冬至关重要。捞出鱼群并塘一周前,应停止投喂饲料。选择晴朗的日子进行捞出操作,小心操作以防鱼只受伤,避免感染水霉病造成损失。
我是鹿神,2017-04-16回答。白鲢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近。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养殖准备:池塘条件与投放技巧 夏花投放: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夏花投放时间为5-6月份,可采用单独养殖和混合养殖的方式。目前,养殖者多采用2-3种鱼类进行混合喂养,充分利用养殖水体,节省饲料,促进鱼群生长发育。
并塘与越冬:保障鱼群安全过冬 饲养管理:确保鱼群健康生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