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控旺,即抑制花生植株过度生长
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只是,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徒长现象,这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因此,花生控旺技术成为了提高花生产量的关键一环。本文将从花生控旺的最佳时期、化学控旺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时期 | 特征 |
---|---|
大量果针入土时期 | 第一批入土的荚果有小手指头肚那么粗,第二批果针头部似鸡嘴状。 |
传统的花生控旺方法主要有剪除主茎控旺法,适用于条带状耕作或小面积耕作。这种方法能减轻郁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效减缓植株旺长。但对于大面积机械化耕作,人工去顶的控旺方法就难以实施。
合理施肥:通过控制花生生长期肥料的用量,减缓花生结荚期植株的持续生长。
剪除主茎:适用于条带状耕作或小面积耕作,能减轻郁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化学控旺:使用生长调节剂,如烯效唑、缩节胺等,控制植株旺长。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适宜,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能防止植株过密导致徒长。
烯效唑的应用烯效唑是一种环己烷羧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控制植株旺长,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植物坐果率。其在花生控旺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始花期喷施,浓度为g/L。
下针后15天,浓度为100mg/L。
可降低花生高度,促进茎干粗壮,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
缩节胺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初期喷洒,浓度为150mg/L,可提高根系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促进根系对无机磷的吸收。
花生控旺需要根据作物密度、生长情况、墒情等因素灵活进行调控。
避免一次性用量过大,以免影响花生正常生长。
喷施前后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防止养分吸收不良。
控制药剂用量和控旺次数,防止使用过多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花生控旺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合理运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花生产量,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不仅要理解花生控旺,即抑制花生植株过度生长,提高产量。,还要全面掌握花生生长调控,助力高产新篇章。
通过药剂控旺,有效抑制花生植株地上部对养分的过度消耗,促进根系下扎,确保根系和植株的健壮。这项技术不仅优化了养分分配,还显著提高了结实率和饱果率,为花生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在花生控旺的最佳时期,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逐步控制。例如,在大量果针入土时期,第一批入土的荚果达到小手指头肚那么粗,第二批果针头部似鸡嘴状,这时进行控旺最为适宜。
花生控旺的时间把握至关重要,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一般第一次控旺在盛花后期,植株高度30-35厘米左右,此时大量果针入土,是控旺的最佳时机。
在花生生长期,通过合理施肥与科学施肥,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植株的旺长。只是,如何根据花生的需肥规律来合理施肥,确保植株体内养分平衡,达到发育健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挑战。
花生控旺口诀是农技专家根据生产实践编纂的实用性技术口诀,涵盖了花生化控的作用、花生控旺技术及注意事项。例如,花生生产过程中,高产必须要化控;控上促下好效应,提高植株抗逆性。
花生控旺成功后,花生秧停止生长,花生叶由嫩黄色变为黑绿色,此时要对花生叶喷洒杀菌药,每隔十五天一次,连续三次。过多则可能过分抑制花生植株生长。
种植户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既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以确保花生的产量。
花生控旺要分2-3次进行,避免一次用量过大,控旺过早,影响花生正常生长。喷施前后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过旱不利养分吸收,且会提高对花生的抑制作用。
化学控旺在许多农作物种植中广泛应用,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控制花生徒长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多效唑、缩节胺、调节磷等。
花生如果不及时控制,株高过高,过密,茎干由于生长过快,细柔无力,很容易倒伏。做好花生控旺工作是保证花生产量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