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奶牛围产期管理是针对产前产后奶牛生理变化进行科学饲养

一、围产期管理概览

奶牛围产期,指的是奶牛从临产前的15天到产后的15天。这段时间,奶牛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抵抗力下降,因此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奶牛围产期管理是针对产前产后奶牛生理变化进行科学饲养
围产前期 围产后期
产前检查,观察临产征候,日粮中添加轻泻性饲料 产后子宫恢复,提高受胎率,预防乳房炎,提高产奶量

转入围产牛管理,进行产前检查,随时注意观察临产征候的出现,做好接产准备。临产前2—3天日粮中适量添加麦糠以增加饲料的轻泻性,防止便秘。

产后子宫的恢复、提高产后配种受胎率、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注意母牛外阴部的消毒和环境的清洁、干燥,防止产褥疾病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以上海光明荷斯坦申星奶牛场为例,通过有效的围产期管理,产犊前两周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从原来的1.8kg/天提升到2.4kg/天,产后3周内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提升了15%。

四、科学饲养策略 1. 精准营养供应

产犊前提供足够的可代谢蛋白,重点应该放在过瘤胃蛋白源和氨基酸之上。产犊后,逐渐增加精料,提高能量摄入。

2.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策略性使用饲料添加剂和特殊营养成分,如胆碱、氨基酸、丙酸铬等,有助于提高产奶性能和免疫功能。

3. 环境管理

保证每天的饲喂管理都井然有序,保持牛舍干净舒适,提供充足新鲜饮水,提供宽敞整洁的卧床或洁净干燥、垫料丰富的产栏。

围产期管理对奶牛健康和产奶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可以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奶牛围产期管理是针对产前产后奶牛生理变化进行科学饲养

5. 确保饲喂管理有序,降低挑食现象。日粮中秸秆或干草长度应小于3.5厘米,全混日粮的干物质含量应为46%-48%,必要时可加水。

6. 强化热敷和按摩,提高产奶量。确定每日挤奶次数。

7. 控制热应激,预防犊牛初生重下降、被动免疫失败、母牛和犊牛免疫功能下降、饲喂效率降低以及产后泌乳期产奶量下降。

9. 实施奶牛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监管措施,及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定期进行牛群检查,如尿液pH或血酮测试,以便及时调整饲料和饲养管理。

10. 管控牛群社交活动和群内牛只地位等级划分,建议饲养密度降至100%以下,提供足够的采食空间。避免将初产牛和经产牛混群,尽量减少转群。

11. 为新产牛提供优质粗饲料和消化率高的日粮,确保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适宜,避免采食量下降。

14.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的案例:美国IMCMosaic公司中国联络处北京得乃美营养科技有限公司,2017112220171122,奶牛场是工厂,奶牛如同一台机器,原材料:饲草、饲料,产品:牛奶、犊牛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