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芦笋夫妻如何从种植芦笋起步,实现家庭致富的故事

他怀揣1000元钱,只身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并引进310公斤种子开展种植芦笋,第二年亩平收入达8000元,他如获至宝。贫困户林苏夫妻两人都60多岁,丈...

芦笋夫妻如何从种植芦笋起步,实现家庭致富的故事

用塑料框在家种植芦笋,种在阳台或小院,轻松实现芦笋自由。教你们如何用芦笋根种芦笋,家里有个阳台小院都能种。三农三农享受种植的过程,体验种植...

“芦笋生长非常快,温度适合的时候一天能长十几厘米,温度低的时候尖上发红,就长得慢些。”在芦笋田里韩志强讲起他的种植经,“看,这是刚拱出来的小芽,温度合适的话明天就可以采了。”在芦笋收获季节,韩志强和妻子宋青红早上4点多就起床,韩志强负责去采芦笋,宋青红到市场上卖芦笋。

请勿转载 千亩芦笋种植忙照亮致富路|No.977 每亩10方土地,需收集1万方鸡粪作底肥,购置100吨黑矶,混合发酵后,全部施入土地。培育苗圃。购置种子、有机肥,育苗40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千亩芦笋种植忙照亮致富路|No.977 按一定的行距进行栽植。每亩株数达2300株,栽植芦根797亩,今年计划全覆盖,达到

芦笋被誉为“美味良药,蔬菜之王”,是北宋镇的特色经济作物。今年43岁的韩志强,种芦笋有20多年了。“前些年市场不行,面积也减下来了,现在还种着5亩。别人一般都采70、80天,俺家就采60天,让芦笋的根生长,吸收地里的肥力,来年能长得好、卖上好价钱。”韩志强道出了他家芦笋茎绿汁鲜的秘诀。

此时,细心的陈碧华发现,当地的芦笋种植比较火热,她就赶紧上网查询了一下,觉得种植芦笋倒是最佳的选择。可是最近几年,他们发现这一行业面临...

搞经营也不易,既要勤快,还要了解市场,讲究诚信。宋青红每天都是天不明就起床准备,因为从不短斤少两,结交了不少老客户。她说选购芦笋的秘诀,是选表皮绿色鲜亮的、根部切得整整齐齐的,发白的不要买,肯定是放时间长了,变老了。

在一次回乡途中,他偶然得知芦笋是一种具有非常大的种植和开发前景的蔬菜,经过多方调查实证后,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开始农业创业。我们今天故事...

图为农户夫妻搭档采割芦笋。.近年来,为提高种植的比较效益,孝义高阳镇仁义村利用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的优势,组织专业化合作社上马实施了京绿一号芦笋种植项目。

,下定决心准备种植。可是此时的操礼章却打起了退堂鼓,但陈碧华根本就没理会丈夫的劝阻,她坚定地对丈夫说:“我就这么决定了,你反对也不行,我坚定回老家种芦笋,你必须支持!”就这样,陈碧华“胁迫”着丈夫一起回到了老家怀宁县高河镇谢山村,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承包了60亩田地,并建起了大棚,开

如今,在北宋镇还有很多,像韩志强夫妇一样,靠发展特色农业走上了致富路。该镇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发展,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改造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流转等形式,帮助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北宋镇共发展农村合作社51个、家庭农场14个。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相关文章.收藏分享微信好友新浪微博朋友圈QQ空间QQ好友评论打印字号韩志强夫妇是村民眼中创业持家的好伉俪,人称“芦笋夫妻”...

近年来,因为芦笋长得好,能卖上好价钱,前来慕名请教的人不少。韩志强干脆卖起了芦笋苗,有时候亲自到田间指导,20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成为小有名气的芦笋种植专家。

绿色种植,农作物增产又增收。“种地用的都是土杂肥,这样的肥料最养地。”宋青红说,“为什么有的种芦笋一开始产量还行,几年以后就不行了?就是因为化肥用多了,地力就不行了。”

如今,农村散户搞养殖的越来越少,土杂肥也很难找到。为了多用土杂肥,宋青红免费帮养鸭户清理养殖棚。这样,别人眼中的垃圾,在她这儿就变成了“宝贝”。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蒋通国通过自主创业种植芦笋,成为一名年收入100多万元的芦笋种植大户,实现了从一名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

他们一个擅长搞生产、一个擅长搞经营,种着20多亩农田,靠发展特色农业年收入十几万元。“这是我们今天刚采的,很新鲜,你们尝尝,用水一冲就能吃。”6月2日,记者前去采访时,他们夫妻俩正忙着整理新采收的芦笋。“一天就采100斤左右,刚好够我进城卖一趟,现在价格很好,能卖到五六块钱一斤。”妻子宋青红笑着说。

年份 种植面积 亩平收入 总收入
2018 5亩 8000元 40000元
2019 7亩 10000元 70000元
2020 10亩 12000元 120000元

简单了芦笋夫妻如何从种植芦笋起步,实现家庭致富的故事。,现在展开芦笋夫妻:从田间到餐桌,绿色致富新篇章的话题。

阳台小院,芦笋自由
芦笋夫妻如何从种植芦笋起步,实现家庭致富的故事
田间劳作,收获的季节 绿色种植,增产增收 市场火热,潜力无限 经营之道,诚信为本 回乡创业,带领致富 互助合作,共同发展

在利津县北宋镇坡韩村,韩志强夫妇是村民眼中的创业持家好伉俪。他们通过种植芦笋,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发展。

冷藏库建,拓宽市场

蒋通国建起了冷藏库,帮助其他种植户销售芦笋,实现总体销售额251万元,利润85.6万元,基本还清了前期贷款和借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