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常见病害:叶斑病
病害名称 | 主要症状 | 防治方法 |
---|---|---|
叶斑病 | 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影响生长 | 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
锈病 | 叶片出现褪绿黄白色斑点,叶片枯黄脱落 | 轮作,高畦深沟,合理密植,药剂防治 |
疫病 | 植株矮小,叶片自下向上变黄枯萎 |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药剂防治 |
病毒病 | 叶片出现花叶,植株生长衰弱 | 防治蚜虫,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
豆角叶斑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期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腺癌状,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
防治措施:
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选用抗病品种:如早翠豇豆、之豇28-2等。
药剂防治: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碳悬浮剂1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轮作:避免豆角和菜豆连作,实行2--3年轮作。
高畦深沟:采用高畦深沟,合理密植,防止湿气滞留。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
豆角疫病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自下向上变黄枯萎。根系出现问题,呈暗褐色至黑褐色,侧根少,严重时会腐烂,导致地上部枯萎而亡。
选用抗病品种。
轮作:实行轮作,避免豆角和菜豆连作。
药剂防治:58%雷多米尔锰锌可溶性粉剂5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豆角病毒病主要是蚜虫传毒所致,表现为叶片出现花叶,植株生长衰弱。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失收。
防治蚜虫: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啶虫脒等药剂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抗病毒药剂。
豆角,作为我国夏季常见的蔬菜,其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成和经济效益。在豆角种植过程中,叶斑病便是其中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
农业防治要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此外,合理轮作,避免豆角与豆科作物连作,有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大。
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2023年5月,山东泰安市的郑语晨在农管家平台上求助,称其种植的豆角出现了严重的叶斑病。在了解到情况后,我们建议他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轮作在豆角收获后,及时更换种植作物,避免豆科作物连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郑语晨的豆角叶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豆角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恢复。
豆角叶斑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农户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保障豆角的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