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啄癖症是鹌鹑因缺乏刺激或营养而出现的异常啄食行为
在鹌鹑养殖中,啄癖症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鹌鹑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养殖效益的降低。那么,什么是鹌鹑啄癖症?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鹌鹑啄癖症,顾名思义,是指鹌鹑因缺乏刺激或营养而出现的异常啄食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鹌鹑自身受伤,甚至死亡。常见的啄癖症包括啄鼻、啄羽、啄蛋、啄肛、啄趾等。
啄癖症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日粮不足:鹌鹑处于饥饿状态时,容易发生啄羽、啄蛋等行为。
饲养条件不良:温湿度不适宜,通风不好,光线太强,饲养密度过大,鹑舍不卫生等。
饲料营养不均衡:日粮配合不当,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不足,或日粮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2、B6等。
啄鼻:鹌鹑相互啄鼻,导致鼻端破伤出血,鼻道发炎。
啄羽:鹌鹑啄食自身或同伴的羽毛,导致羽毛脱落,皮肤露出。
啄蛋:母鹌鹑产蛋后,自己啄食或被其他鹌鹑啄食。
啄肛:鹌鹑相互啄肛,导致肛门破伤出血,严重者引发发炎、溃烂。
啄趾:鹌鹑啄食自身或同伴的趾,导致趾破伤出血,甚至发炎、溃烂。
啄癖类型 | 防治方法 |
---|---|
啄鼻 |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饮食卫生,日粮充足,饲料中增加蛋白质饲料或鱼粉等。 |
啄羽 | 隔离饲养,加强环境卫生,调整饲养密度。在患鹑饲料中,每只鹌鹑每天喂给0.3克天然石膏粉或0.3~1克硫化钙。 |
啄蛋 | 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日粮中添加适量蛋白质、骨粉或贝壳粉。将软壳蛋及少许蛋壳用柴油水浸泡后放入笼内。 |
啄肛 | 调整饲料,降低饲养密度,在饲料中加蛋白质饲料,将脱肛鹌鹑取出隔离饲养,啄伤处涂上紫药水或四环素软膏。 |
啄趾 | 在饲料中添加必需的氨基酸及维生素,破趾及时治疗,防止感染,鹑舍保持清洁卫生。 |
某养殖户在发现鹌鹑啄癖症后,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改善了饲养环境,降低了饲养密度;最后,对患病的鹌鹑进行了隔离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啄癖症得到了有效控制,鹌鹑的生长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案例一:营养补充在啄癖症防治中的应用在母鹌鹑产蛋后,啄蛋现象时有发生。某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了适量的蛋白质饲料,如鱼粉和血粉,并在笼底设置坡道,使蛋能自动滚出。此外,养殖户还用柴油水浸泡软壳蛋和少许蛋壳,放入笼内,以改变母鹌鹑的啄蛋恶习。这些措施实施后,啄蛋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鹌鹑啄癖症的防治过程中,营养补充和行为矫正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鹌鹑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