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养鲶鱼需注意水质、温度、饵料,避免疾病

每天坚持巡塘,勤换池水,确保水质良好;若有鱼苗窜出水面,则说明水质过肥,水中含氧量低,要及时往池中注入新水,将老水放掉,并往池内投入充足的活饵料。

养鲶鱼需注意水质、温度、饵料,避免疾病

鲶鱼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肉质细嫩,刺少,适合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食用,市场需求大,很多地区都有养。最后要注意就是在放苗的时候,要合理的控制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投放七八十尾鱼苗,最多不能超过一百尾。

Word养鲶鱼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鲶鱼也叫鲇鱼,它主要分为土鲶、大口鲶、胡子鲶以及革胡子鲶四种,鲶鱼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鱼种养殖项目,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简单养殖和管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养殖,那么在养殖鲶鱼的时候我们需要留意哪些问题?

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池里水质的调节。鲶鱼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常见的鱼类中的一种,它具有很高的营养,肉质鲜嫩有弹性。一般情况下,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鲶鱼的生长。

水质指标 标准值 注意事项
溶解氧 5mg/L以上 确保水中溶氧充足,避免缺氧
pH值 7.0-8.5 保持水质酸碱平衡,避免酸碱度过高或过低
氨氮 0.2mg/L以下 控制氨氮含量,避免氨氮中毒

鲶鱼适合在20℃到28℃的水温范围内生存,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含量充足,要经常对水质进行全面调控,不要老水积存,不利于鱼的健康成长。

饵料投喂

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要合理,每次投喂的饲料不可以过多,避免鲶鱼吃太多食道阻塞。鲶鱼在幼苗期时,投喂的饲料要剁碎,以便于幼鱼摄食、消化;2月龄时便可以添加投喂颗粒状饲料,为确保营养均衡,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蛋白质。

预防病害

鲶鱼的抗病力不是很强,较易患病,最常见的就是滥发病,一般鱼苗投放不到一个月就有可能会感染,表现为鱼苗身上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水泡,鱼鳍处红肿,然后鲶鱼慢慢的腐烂直至死亡。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往池内泼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可在饲料内掺拌一些抗病的药物一同投喂。

捕捞收获

投放鱼苗时要注意规格和密度,一般养殖100天左右就可以捕捞了,在捕捞之前先将池内的水放掉,往池内放置一些装了饲料的笼子或者直接使用渔网进行捕捞。在捕捞时要注意,规格较小的鲶鱼还需要继续放进池塘养殖,待达到上市规格之后再捕捞出来售卖,捕捞完之后把池中的水恢复原位,进行一次消毒即可。

养鲶鱼需注意水质、温度、饵料,避免疾病。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鲶鱼养殖:水质调控关键,案例解析疾病预防。

在鲶鱼养殖的世界里,水质调控如同生命的源泉,关乎鱼儿们的健康成长。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解析如何通过科学的水质管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案例一:水质调控与疾病预防

位于我国南方的一处鲶鱼养殖场,近日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养殖户小李在分享他的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水质调控的重要性。小李的鱼塘面积约为5亩,他坚持每天巡塘,勤换池水,确保水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养鲶鱼需注意水质、温度、饵料,避免疾病

小李讲述道:“每天早晨,我都会仔细检查水质,观察水色、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比如水色过浓或鱼苗频繁跃出水面,我会立即采取措施。比如,往池中注入新水,降低水肥度,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通过这样的管理,小李的鲶鱼养殖场实现了零病害,而且鱼苗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据小李透露,他的养殖场每年产量可达5万公斤,收入相当可观。

案例二:科学投喂,健康成长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投喂也是至关重要的。小李表示,他采用的是“定时、定量、定质”的投喂原则,确保鲶鱼获得充足的营养。

小李还提到,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他会选择信誉良好的饲料供应商,并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饲料的优质和安全。

鲶鱼虽然适应性强,但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小李在病害预防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鲶鱼养殖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学问。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水质调控、合理的投喂和有效的病害预防是保障养殖成功的关键。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我们期待更多的养殖户能够借鉴这些经验,实现健康、高效的养殖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