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水稻稻田叶瘟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在广袤的稻田里,水稻叶瘟病如同潜藏的威胁,悄然无声地侵蚀着稻苗的生命力。这种真菌性病害,不仅对水稻产量构成严重威胁,更在农业生产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水稻稻田叶瘟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危害部位 症状 防治方法
地上部分 叶片出现病斑,影响光合作用 药剂防治,合理轮作
茎秆 茎秆出现病斑,易折断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病性
穗颈 穗颈出现病斑,影响结实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

叶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次年侵入稻田,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它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水稻叶瘟病的症状及分类

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椭圆形,病斑上有浓密的灰色霉块,传染速度较快。

慢性型病斑呈褐色纺锤形,病斑外围呈黄色,中层呈红褐色,中间呈灰白色。

褐点型病斑初生为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两端稍尖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

白点型针头大的褐色小斑点,多局限于两条叶脉间,不产生孢子,没有传病的危险。

防治水稻叶瘟病,关键在于提前预防、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降低病害发生。

合理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防止病害蔓延。

水稻叶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我们需要重视它的防治,保护稻苗健康成长。

叶瘟病主要侵袭水稻的地上部分,病原菌在病稻草上越冬,次年再传入稻田中。这种病害在水稻秧苗三叶期至抽穗期最为常见,尤其是分蘖期至拔节期更易感染。病害的类型包括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其中急性型和慢性型对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水稻稻田叶瘟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在2023年7月,某地区水稻种植户小李遇到了叶瘟病的困扰。他的稻田里,急性型病斑迅速扩散,导致叶片枯死,植株矮化。小李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及时清除病稻草,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采用药剂防治,使用40%稻瘟灵150-160毫升+75%三环唑40克+有机硅10-2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重点针对发病中心。

7天后 用药巩固,防止病害复发。

经过连续两次的防治,小李的稻田叶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稻产量得到了保障。

气候条件与防治策略

叶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高温多湿的气候下,病害更容易流行。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在雨后转晴或稻田受旱的情况下,要及时喷洒药剂,防止病害的扩散。

针对稻田叶瘟病的防治,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未来,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将有更多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出现,为水稻种植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稻田叶瘟病的防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