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三种螃蟹生态混养模式:河蟹、梭子蟹、对虾混养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螃蟹养殖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其中,螃蟹生态混养模式逐渐成为养殖户提高效益的新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河蟹、梭子蟹、对虾混养的三种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三种螃蟹生态混养模式:河蟹、梭子蟹、对虾混养
模式一:河蟹养殖
技术要点 内容
池塘条件与准备 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以黏土或壤土为好。特别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受任何污染。
移植水草 蟹种用密网袋盛放,鱼种用塑料袋盛放并充氧,用汽车运输,运输时间为3~5小时。蟹种用25ml/m福尔马林浸浴30分钟、鱼种用3.5%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下塘。
河蟹成活率 43%,平均规格172g/只,单产28.44kg/亩
技术要点 内容
池塘条件 面积47.33公顷,池塘条件、基础设施等基本相似。
饲料投喂 玉米、小麦、菜饼、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淡水野杂鱼、螺、蚌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
螺蛳投放 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左右。
技术要点 内容
池塘条件 面积106.87公顷,池塘条件、基础设施等基本相似。
饲料投喂 玉米、小麦、菜饼、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淡水野杂鱼、螺、蚌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
螺蛳投放 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左右。

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河蟹梭虾混养, 需确保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且具备良好的灌排能力。池塘的土质以黏土或壤土为佳,确保保水保肥能力强。特别强调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不受污染。池塘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建议在5亩至1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0.8米至1.2米,池埂坡比在1:2至3之间。池埂四周需设置60厘米高的防逃墙,如钙塑板或铝板等。

三种螃蟹生态混养模式:河蟹、梭子蟹、对虾混养
二、移植水草:优化池塘生态环境

移植水草是优化池塘生态环境的重要步骤。蟹种可用密网袋盛放,鱼种则用塑料袋盛放并充氧。运输过程中,蟹种用25ml/m³福尔马林浸浴30分钟,鱼种用3.5%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下塘。水草种类包括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至70%,为河蟹梭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和摄食环境。

三、苗种放养:科学规划放养密度

苗种放养是混养模式成功的关键。蟹种由附近稻田培育提供,规格为160只/kg;鳜鱼为当年早繁鱼苗经20天左右强化培育的夏花,规格为体长6cm至9cm;黄颡鱼、翘嘴红鲌为一龄鱼种,规格分别为体长5cm至8cm和12cm至15cm;青虾为存塘的隔年幼虾,规格为体长2cm至3cm。放养密度分别为500只/亩和3kg/亩,确保混养物种间均衡生长。

四、饲料投喂:合理搭配,保障营养需求

饲料投喂遵循“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喂量。饲料来源包括玉米、小麦、菜饼、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淡水野杂鱼、螺、蚌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时采取池边定点投喂与全池散洒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河蟹梭虾营养充足。

五、病害防治:确保养殖稳定发展

病害防治是混养模式成功的关键环节。定期用15g/m³生石灰和0.8g/m³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每100kg饲料中添加15g土霉素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为一个疗程,以防治肠炎病。同时,加强驱赶或杀灭水蛇、水老鼠、蛙类及蝌蚪、水鸟等,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河蟹梭虾混养模式具有生态、高效、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因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养殖模式的优化,河蟹梭虾混养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新亮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