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瓜产业面临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瓜类的份额占到了20%,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推广地膜种植技术以来,白兰瓜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只是,因为时间推移,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逐渐显现。
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扩大了白兰瓜种植区域,而且使单产增加30%以上,成熟上市日期提早10-15天,经济效益显著提高。90年代以来,日光温室、塑料、“三膜一砂”等多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白兰瓜产业的发展潜力。
皋兰县发展白兰瓜产业的总体思路皋兰县今后发展白兰瓜产业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光照、砂田等自然资源优势,按照“抓龙头、育产业、带基地、创组织、建队伍、抓市场、增效益”的基本发展思路,突出设施栽培,严格标准化管理,强化科技服务,着力打造品牌,积极拓建市场。
具体措施与目标目标 | 具体措施 |
---|---|
种植面积 | 力争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 |
设施反季节栽培面积 | 达到2万亩 |
年总产量 | 达到1亿公斤 |
年总产值 | 达到1.4亿元 |
产业收入占比 |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白兰瓜、西瓜产业收入占比提高到35%以上 |
在白兰瓜销售上,对内加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外销量。同时,积极引进从事白兰瓜包装和运销的龙头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制,加大产品包装、保鲜、延时、贮运等新技术的创新开发力度。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与省农科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项目带动,引进国内外新优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同时,集成推广新型高效抗旱保水剂使用、套袋、工厂化育苗、集雨补灌、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设施栽培等技术,提升科技含量。
白兰瓜产业在皋兰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化发展,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引领的转变。面对挑战与机遇,皋兰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动白兰瓜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前面谈到了白兰瓜产业面临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后面将重点放在白兰瓜产业:多品种创新,市场竞争力升级上。
皋兰县在发展白兰瓜产业的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安全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白兰瓜、西瓜生产。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力度,规范施肥,应用现代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催熟剂的使用,确保白兰瓜、西瓜的品质和质量。加快无公害基地面积的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进度,力争到2012年,新认定白兰瓜、西瓜无公害基地2万亩,认证无公害品种10个以上。
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皋兰县调整了白兰瓜的栽培模式。以日光温室、高架大棚、“三膜一砂”栽培为主,地膜覆盖、露地种植为辅。日光温室实行深冬茬、早春茬、秋延后三茬种植,引进耐贮运的小型西甜瓜品种、含糖量高、适口性好的小型厚皮甜瓜品种、抗病性强、耐高温的甜瓜品种。同时,按照礼品型、外销型的需求,引进一批外观美、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强、适合外销或作为礼品的品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