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燕麦,一种常见杂草
作物 | 野燕麦危害程度 | 减产比例 |
---|---|---|
小麦 | 强 | 20%-50% |
玉米 | 中等 | 10%-30% |
高粱 | 较弱 | 5%-15% |
野燕麦,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杂草,却在我国农田中扮演着隐形杀手的角色。它不仅繁殖力强,抗逆性强,还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野燕麦,一年生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厘米。其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花果期4-9月。
野燕麦的生命力极强,喜潮湿,多发生在耕地、沟渠边和路旁,是小麦的伴生杂草。由于争夺肥、水、光照,造成覆盖荫蔽,常引起小麦早期倒伏或生长不良。据报导,田间野燕麦穗数每亩0-127.8万个密度下,野燕麦穗数每增加1万穗,小麦产量损失2.7公斤。
在我国,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区,小麦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40-50%,甚至造成绝产。在小麦地,每平方米30-40株野燕麦的草害程度,每公顷造成300-600公斤损失,每平方米146株的严重草害情况下,导致损失高达每公顷900斤。
野燕麦的繁殖能力极强,单株结籽数高达400-500粒,个别植株甚至多于1000粒。种子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久,给小麦的正常生长带来极大威胁。野燕麦分蘖相当于小麦的2.3-4倍,单株叶片数、叶面积、根数量相当于小麦的2倍,形成对小麦的强烈竞争。
野燕麦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
建立种子田,实行水旱轮作、休闲并伏翻灭草。
麦田可施用燕麦畏或用禾草灵、野燕枯等在苗期喷雾。
大豆及油菜田可用枯草多在苗期喷雾。
在使用化学试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播种前处理,以每666.7平方米施有效成分70-80ml。
苗期和秋施处理以666.7平方米施有效成分80-90ml为宜。
因其具有挥发性,需要随施药随混土。
野燕麦作为一种常见的农田杂草,对农作物的生长危害极大。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1. 建立种子田,实行水旱轮作、休闲并伏翻灭草,减少野燕麦的种子来源。
2. 麦田可施用燕麦畏或用禾草灵、野燕枯等在苗期喷雾,大豆及油菜田可用枯草多在苗期喷雾。
3. 注意施药时机和用量,确保药效。如40%野麦畏乳剂,播种前处理,每666.7平方米施有效成分70-80ml,苗期和秋施处理以666.7平方米施有效成分80-90ml为宜。
4. 施药后要及时混土,减少药效损失。播种深度与药效、药害关系密切,避免小麦种子直接接触药剂。
案例分析:成功防治野燕麦的实践在某小麦种植区,农民李大哥的麦田里野燕麦泛滥成灾。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他采用了燕麦畏进行防治。经过精心操作,施药后及时混土,麦田里的野燕麦得到了有效控制。李大哥的麦田产量也因此提升了20%,收获颇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合理使用燕麦畏等农药,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野燕麦,保障小麦的产量。
因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野燕麦的防治方法也将不断创新。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以实现野燕麦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