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霜霉病是豌豆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层
豌豆白粉菌危害植株地上各部分, 在初生叶片及茎秆上产生白色粉状霉斑,后成片扩散至整个植株,致使叶片发霉、发黄、脱落.
豌豆霜霉病危害豆...
豌豆霜霉病的病原在病残体、种子上越冬.嫩梢易发病,叶背面有淡紫色霉层,最后布满全叶,引起叶片枯黄而死。
病初叶上现褪色斑,病原分布上叶背或叶面,白色至淡紫色.
叶背面的淡紫色霉层布满全叶,致叶片枯黄而死。Peronospora pisi H. Sydow in Gaumann和P.viciae de Bary称豌豆霜霉和蚕豆霜霉,均属鞭毛菌亚门。
豌豆霜霉病-形态特征 孢囊梗3~4根丛生,高237~760um,主轴粗4~12um,叉状分枝4~9次,顶枝直或微弯,大小4~21×1.4~2.5。孢子囊椭圆形,浅黄褐色,大...
,霜霉病通常表现为叶片上的黄色不规则斑点,并在叶背产生白色霜状霉层,而灰霉病则会导致叶片出现V字形斑,并在正面有灰毛,果实上也会有灰色霉层.私信TA霜霉病和灰霉病在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上有区别,用药不一致.
霜霉病是豌豆种植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灰霉病主要影响豌豆的茎部和花序,症状为出现灰色霉层.白粉病会导致豌豆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
医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病名野豌豆霜霉病症状叶片上末尾出现褪绿病斑,无明显轮廓,随病斑扩大全叶变化黄绿色.除叶片外,叶托和茎也可受侵染,尤其茎的顶端,可发作霉层,使之变色枯死.病原菌野豌豆霜霉菌deBary).
豌豆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出现褪色斑,一般雨季气温20~24℃发病重。那么一旦出现豌豆霜霉病,我们应该如何做呢?豌豆霜霉病防治方法如...
防治用药不一致。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叶片受害,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块。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
防治方法 | 具体操作 |
---|---|
选择抗病品种 | 从无病地留种 |
与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 | 2年以上 |
清洁田园 | 将病残株集中烧毁,并及时耕翻土地 |
药剂防治 | 播种前用35%甲霜灵拌种剂,发病初期每亩可用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药剂喷雾 |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豌豆种植技术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豌豆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要有效防治豌豆霜霉病, 应选择抗病品种,并从无病地留种。与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保持田园清洁,将病残株集中烧毁,并及时耕翻土地。药剂防治方面,播种前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发病初期可用波尔多液或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喷药2-3次。
在浙江某地,农民张大哥的豌豆田遭遇了霜霉病的侵袭。他按照上述防治策略,选择了抗病品种,进行了轮作和田园清洁,同时使用了合适的药剂。经过连续几轮的防治,豌豆田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豌豆种植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豌豆种植将更加依赖科技手段。通过基因编辑、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的应用,豌豆霜霉病的防治将更加高效、环保。同时,农户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种植管理水平,以应对各种病虫害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