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商品乌鸡养殖,需关注品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

乌鸡,又称乌骨鸡,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保健鸡种,具有滋阴补血、健脾固冲、抗氧化、抗衰老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效。因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商品乌鸡养殖成为了一项热门的农业产业。只是,要想养好乌鸡,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点至关重要:品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

商品乌鸡养殖,需关注品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
品种选择 饲养环境 饲料营养 疾病防治
品种繁多,如金丝乌骨鸡、白羽乌骨鸡、黑羽乌骨鸡等。 育雏舍内湿度应保持在63%左右,温度在20~26℃。 选择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饲料原料,适量饲喂青菜、谷粒等。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预防鸡白痢、鸡新城疫、鸡痘等疾病。

一、品种选择

乌鸡的品种繁多,主要包括金丝乌骨鸡、白羽乌骨鸡、黑羽乌骨鸡等。养殖时,要看好各个品种的区别以及当地养殖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例如,金丝乌骨鸡适应性强,适合在山区养殖;白羽乌骨鸡肉质鲜美,适合肉鸡养殖。

二、饲养环境

1. 育雏舍:育雏10日龄前,育雏舍内湿度应保持在63%左右。湿度过低可在育雏舍内煤炉上放蒸发水盘等措施增加湿度。育雏10日龄后,雏鸡呼吸量和排泄量增加,育雏舍内开始潮湿,应注意适当通风、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结块垫料等,以降低舍内湿度。

2. 温度:室温在20~26℃,育雏器第1星期温度控制在33~35℃,以后每星期降低1~2℃,第8星期可维持18~20℃。在育雏过程中,应根据雏鸡的表现和状态灵活调节温度,8周龄以后即可脱温。

1. 饲料选择:选择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饲料原料,避免使用农药超标的玉米、大豆、豆粕等饲料,不使用发霉变质、虫蚀、结块及有异味的饲料。适量饲喂青菜、谷粒等。

2. 饲料添加剂:严格遵守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有关规定,选用适宜的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调味剂、人工合成的着色剂、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及化学合成的防腐剂、非蛋白氮类和部分粘结剂。添加剂产品应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

四、疾病防治

1. 免疫接种:出壳雏鸡在第1天内,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0.2毫升/只。1~15日龄时饲料中加入0.2%痢特灵,预防鸡白痢病。7~10日龄时可用稀释10倍的II系疫苗滴鼻免疫,也可饮水免疫预防鸡新城疫,同时可接种鸡痘疫苗。雏鸡35~37天时投药1次,每次3~5天,预防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疾病,首选药物为恩诺沙星,按10毫克/千克体重饮水,并经常用10%“百毒杀”1:600等饮水消毒。前3星期要注意预防球虫病。2星期左右首免鸡法氏囊疫苗,此后2星期再加强免疫1次。

2. 消毒防疫:育雏前必须将育雏舍冲洗干净,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在育雏舍进出口设消毒池,墙壁用10%生石灰水刷白,地面打扫冲洗干净后用3%烧碱水喷洒1次,再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消毒1次。方法是将育雏舍封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熏蒸12小时以上。此外,育雏用具经清洗消毒后放入育雏舍同时进行消毒。育雏舍消毒后空舍2星期,此期间严禁人员、物进出。对周围环境用2%~3%火碱溶液或3%“克辽林溶液”消毒。

商品乌鸡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品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只有做到全面、细致的养殖管理,才能实现乌鸡的高产、优质、高效养殖。

乌鸡养殖攻略:实践案例与市场洞察

乌鸡,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保健鸡种,以其独特的滋补功效和美味的肉质,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将基于实际养殖经验,深入剖析乌鸡养殖的各个环节,为养殖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商品乌鸡养殖,需关注品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

养殖环境对乌鸡的生长至关重要。应选择通风良好、光照适宜、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场。鸡舍内温度控制在20-26℃,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育雏是乌鸡养殖的关键环节。

2. 湿度控制:育雏前期湿度保持在60%-70%,后期保持在50%-60%。

4. 疾病预防: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预防鸡白痢、新城疫等疾病。

1.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不超过8只,公母鸡分开饲养。

2. 饲料管理:供给全价配合颗粒料,定期检查饲料质量,防止发霉变质。

3. 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保持通风、干燥,预防疾病传播。

4. 应激管理:减少抓鸡、转舍、噪音等应激因素,为鸡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五、市场前景与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乌鸡市场需求逐年上升。未来,乌鸡养殖将朝着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养殖户应关注市场动态,调整养殖策略,提高乌鸡品质和产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