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利用蚂蟥与水稻共生
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稻田生态养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其中,蚂蟥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养殖户的优选。
条件 | 要求 |
---|---|
水源 | 充足,排灌方便 |
水质 | 良好,保水性好 |
面积 | 667~1334平方米为宜 |
沟:在田四周挖沟,深1.2米,宽2.0米,另在田中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成“井”、“丰”形。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25%左右。
堤:堤面宽1米,高0.6米。
防逃墙及进排水口: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蚂蟥逃逸。
四、水稻插栽选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例如,杂交稻、优质稻等。
五、蚂蟥种放养
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
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000尾蚂蟥种。
六、平时管理
投饵: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喂方法。
施肥: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
用药:由于蚂蟥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的生态作用,一般不需用药。
水质:保持水层在20厘米左右,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
防逃:每天勤巡塘,及时维修堤、防逃墙、进排水设施。
七、加工销售蚂蟥经过半年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捕大留小。将蚂蟥放入盛有5%~10%食盐水的容器中,使其全部死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摊在竹帘或凉席上搜索晒干即可出售。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生态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推广蚂蟥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蚂蟥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利用蚂蟥与水稻共生,实现生态循环养殖。的部分结束,接下来是蚂蟥稻田养殖,生态循环新典范。
生态共生,稻蛭共荣 稻田中,蚂蟥在稻根间穿梭,为水稻提供自然肥料,同时吸收稻田中的杂质,改善土壤结构。而蚂蟥排泄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这种共生关系不仅提高了稻田的产量,还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技术革新,高效养殖 在吴江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董事长周伟民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养殖技术。他利用生态良性循环,无需施肥、用药,让锦鲤、鲫鱼与水蛭、水稻共生,实现了水下种稻、网箱养蛭、沟内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去年,他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他巧妙地利用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潜力。
实践案例,见证成果 在山东省郯城县敬伟家庭农场,陈敬伟采用立体养殖方式,让水稻、水蛭和锦鲤、鲫鱼共同生长。他介绍,这种模式在炎热的夏天为水蛭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而水蛭的排泄物则为水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目前,他的水稻已栽植完毕,70万只水蛭已放入网箱,锦鲤、鲫鱼在水沟里畅游。
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 蚂蟥稻田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值,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蚂蟥稻田养殖有望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