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野外放养需注意选择适宜环境,避免过度干预
蚂蚁的野外放饲,方法简便,但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蚁窝选择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野外放蚁的效果。在取巢时,应选择大而老熟的蚁巢。这种蚁巢,蚁、卵及蛹都较多。蚁巢老熟意味着蚂蚁本身将有分巢的趋势。
蚂蚁的天敌有啄木鸟、食蚁兽、穿山甲等,在野外养殖,要注意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敌害。因此,人工养殖蚂蚁应选择合适的品种。幼蚁饲养环境的相对湿度为70-80%,饲养土的湿度要求为20-30%。
防逃逸与饲养环境防逃逸 | 饲养环境 |
---|---|
蚂蚁运动非常强,能挖到能走墙壁等等,所以喂养时一定要注意。 | 蚂蚁喜欢偏干的环境,因此饲养室不要散水,保持干燥,通风,喂食的残留物及时清理。 |
避免将非本地种蚂蚁释放到野外,以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 选择非侵略性种类,尤其是如果你打算将它们放在开放的展示环境中。 |
为增加蚂蚁的繁殖数量,可将蚁巢打烂,使蚂蚁离开原巢走散,重新筑巢。散养时间应于温度在27℃~33℃,相对湿度在66%~73%时进行。这时水源和食物都充足,有利于筑巢和分巢后繁殖。
湿度和温度管理防逃逸:蚂蚁运动非常强,能挖到能走墙壁等等,所以喂养时一定要注意。饲养环境:蚂蚁喜欢偏干的环境,因此饲养室不要散水,保持干燥,通风,喂食的残留物及时清理。回避碱性:蚂蚁有个生理反应就是对于碱性物品会回避,这个需要注意饲养室不要有碱性物品以及可以利用这个防止蚂蚁逃跑。
立秋后,气温仍旧很高,这时要保持林地的潮湿。秋分后,天气转凉,气温开始下降,蚂蚁处于入蛰冬眠的准备阶段。此时可根据空气湿度适当减少喷水量。立冬后,气温下降,蚂蚁逐渐停止活动和觅食,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期,要做好蚁巢保温防寒防冻工作,确保蚂蚁安全越冬。
在树上的蚁巢和地下的蚁巢中休眠的蚂蚁,约在惊蛰后,开始苏醒出蛰。但早春气温偏低,江苏、浙江地区月平均温度为9.2℃。此期间管理重点以防寒、保温为主。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月平均温度达15.2℃,蚂蚁开始出巢爬到地面上和树上活动、觅食。这时,若林地土壤干燥,应喷水,同时应将防逃水沟灌满水。立夏后,温度继续升高,蚂蚁进入活动、觅食、生长发育的旺季。此时要保证林地的湿润,特别在气温超过35℃,天气干旱,最好早晚各喷一次水。
完成了对蚂蚁野外放养需注意选择适宜环境,避免过度干预。的讨论,再来看野外放养蚂蚁,选地重于干预。
江浙地区5月初是进行放蚁养殖的好时机。放蚁量建议为0.2~0.4窝/平方米。蚂蚁的食量适中,每天大约0.1mg。喂料时应注意,不要喂得过多或过少,以免造成蚂蚁之间的争斗甚至残杀。饲料应保持新鲜、清洁。
选择合适的蚁种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拟黑多刺蚁是国家批准的食品新资源,市面上销售的蚂蚁保健品多数由该蚁种制作。选择非侵略性种类,尤其是打算在开放环境中展示时,尤为重要。
蚂蚁的野外放养虽然方法简便,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通过合理的选址、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科学的饲养管理,蚂蚁的野外放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人们对蚂蚁养殖认识的提高,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