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26万亩玉米秸秆变优质饲料,助力畜牧业发展
盐池县,一个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部的美丽县份,近年来,通过创新秸秆处理技术,将26万余亩玉米秸秆变成了优质的饲料,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秸秆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也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巨大变革。
数据 | 说明 |
---|---|
26.2万亩 | 玉米秸秆收储面积 |
4.4万吨 | 青黄贮饲料制作量 |
95% |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
735座 | 青黄贮池数量 |
11.3万立方米 | 青黄贮池总容量 |
盐池县新建了735座青黄贮池,总容量达到11.3万立方米。此外,还有16个饲草料加工配送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惠安堡镇,一个自治区级种草养畜示范乡村,共建立了2254座养殖暖棚,种植了10.9万亩紫花苜蓿、沙打旺,以及6.3万亩青贮玉米、燕麦草等一年生牧草。
政府扶持也是盐池县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举措。政府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技术培训。
盐池县农民既经营种植业,也经营畜牧业,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始终高于一般农区。
合作社每斤玉米秸秆的收购价是0.14元,农户将秸秆交给合作社后,还可以直接领取黄贮饲料,这种饲料储存时间长、营养高,是喂羊的好饲料。
宁夏引黄灌区舍饲饲养奶牛配合饲料中,苜蓿等优质干草粉占55%,玉米占40%,其他占5%。而在盐池县奶牛配合饲料中,除了40%的玉米外,主要是饲用玉米秸秆为填充物。
盐池县将玉米秸秆高效利用作为推动草畜产业节本增效、消除农村火灾安全隐患、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滩羊养殖基础好、饲草资源丰富的村组建立秸秆饲料化利用整村推进示范点。
盐池县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更是要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秸秆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农村火灾安全隐患,还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宁夏盐池县,一个曾经的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正在被转化为畜牧业的“新动力”。以往,玉米秸秆的出路多为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秸秆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当地畜牧业的振兴注入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