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夫妻俩从零开始,投身鸽子养殖

几天后,谢莉苹夫妻俩买来100个鸽笼、360对种鸽开始养殖。13年前,谢莉苹还是一个时常为家庭生活担忧的普通农家妇女,如今,她从失地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养鸽致富的名人。

夫妻俩从零开始,投身鸽子养殖
巴楚县的养鸽传奇

原来是巴楚县恰尔巴格乡拍斯吾斯塘10村养鸽致富的名人小巴郎阿布拉·热合曼受邀来到邻乡进行大宣讲,小鸽子放飞大梦想,致富不忘“传帮带”,把技术传授给更多怀揣脱贫致富梦想的80后90后年轻人。自治区畜牧厅住巴楚县恰尔巴格乡拍斯吾斯塘10村工作组也将帮扶的一些做法传递给自治区政协住村工作组,这股暖流在巴楚县悄然兴起。

饲料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今年的饲料比往年便宜,鸽子的利润自然增加了不少,每只鸽子的利润在7元左右。”孙立国说,自己养殖的品种是“美国白羽王”,因繁殖率高,宰杀褪毛后皮色和肉色好,非常受客户的青睐。每年向他购买种鸽的养殖户也有很多,每对种鸽的售价在120元左右,每年的利润近百万元。

技术创新,节省人力

他还安装了自动饮水器,全自动喂料机,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鸽子的喂养成本。现在每月至少出栏上万只乳鸽,由于鸽子不适合长途运输,他养殖的鸽子主要销售到岛城市场和周边的高密、诸城等地,一年下来至少能出栏10多万只。

年份 鸽子数量 利润
2010 3000对 30万元
2012 9000对 100万元
从失地农民到养鸽名人

不到两年,刘礼保投入的20万元成本就赚了回来,养殖规模从开始的3000对迅速发展到9000对,夫妻俩已经忙不过来,还专门雇用了两名员工来帮忙。

扩大规模,深加工

“下步我打算再扩大规模,对鸽子进行深加工,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说起今后的养殖规划,孙立国信心满满地说,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将养鸽场发展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鸽子养殖基地和种苗基地。现在他已经成立养鸽专业合作社,他愿意免费传授养殖技术,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养鸽致富,改变命运 种鸽养殖技术

刚一开始父母觉得风险大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但妻子却非常支持他,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回600对“美国白羽王”和“泰森”种苗,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养殖的鸽子生病了不少,好在及时请教专家,到了年底一算账,鸽子数量增加了不少,还小赚了一笔,让他对养鸽信心倍增。

养鸽模式创新

“养殖鸽子有很多学问,刚开始我不懂,都是一步一步琢磨出来。”孙立国告诉记者,鸽子喂原粮,只要把小麦、玉米、高粱、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就行,不需要加工,再配以中沙、贝壳粉、骨粉、鱼粉和红土等矿物质,让种鸽多产健康蛋、促进乳鸽快速增长。

胶州胶东街道办事处朱家寨村的孙立国夫妇,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养鸽商机,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每年10多万只鸽子销售到岛城市场。由于养殖的鸽子供不应求,每年的利润达到百万元。

特色养殖,乡村振兴

后来,村里鼓励发展特色养殖,毕春荣抓住机遇投身鸽子养殖行业,从此踏上致富之路,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记者在朱家寨村的国霞养鸽场看到,一只只白色的鸽子在笼子里悠闲地吃着饲料。据孙立国介绍,他原先从事过很多行业,开过半挂车,开过收割机,经营过饭店,养鸽子之前还贩卖辣椒。

周焕斌口中的“新”包括养模式出新、养过程出新、基地运作模式出新:基地种鸽的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二代二”模式,从外地引进更为先进的“二代二”模式,提高了鸽子养殖的效率和产量。

当夫妻俩从零开始,投身鸽子养殖,探索致富之路。被彻底剖析后,轮到夫妻鸽业:从零起飞,共筑致富梦登场了。

夫妻俩从零开始,投身鸽子养殖

孙立国夫妇的养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缺乏养殖经验的他们曾遭遇鸽子生病的问题。但在请教专家后,他们逐步掌握了养殖技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孙立国夫妇的养鸽场已发展成为当地知名的养殖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