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水花苗成活率低,如何提高其成活率
因素 | 解决方法 |
---|---|
放苗时间 | 水温稳定在18摄氏度后,晴天上午8点至10点或下午3点至5点投放。 |
放苗方法 | 让泥鳅苗适应池塘水环境后,慢慢倾斜鱼苗袋让泥鳅苗缓缓游入。 |
饲料投喂 | 使用膨化颗粒饲料,注意投喂量,避免浪费。 |
敌害生物 | 清塘消毒,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
水质管理 | 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注意水质污染。 |
多年实际养殖发现,泥鳅养殖最难在于养成率低,开花成活率也低,导致苗种参次不齐。为何成活率低,要从水花食性说起。
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先加入少量清洁水软化,然后投于池塘浮框中。膨化颗粒饲料浮于水面长时间不化,而且可以直观掌握泥鳅苗每天的采食量,避免了饲料的浪费,也减少了水质的污染。
并根据情况每隔3~5 d酌施粪水作追肥,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 cm。
由于有相当多的泥鳅池没有清塘,或清塘不彻底,或用的是已经失效的药物,或在注水混进了野杂鱼的卵、苗、蛙卵等敌害生物,它们与泥鳅苗争饵料、争氧甚至残食泥鳅苗。
应对技术:严格用刚出窑的药物进行清塘消毒。
泥鳅养殖相对轻松,但细节问题不容忽视培育过程中除采取少量多次投喂,尽量把握投喂的量而少浪费饲料外,尽早更换投喂饲料。当泥鳅苗培育20天左右,开始过渡更换饲料,采用膨化颗粒饲料。
泥鳅水花苗个体小,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对敌害的抵御能力弱,培育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将水花苗专塘培育,既用池塘数量少,减少清塘消毒及防止敌害,进行精细管理,有利于提高泥鳅苗的成活率,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培育成本。
当泥鳅苗达3-4厘米以后,泥鳅苗的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大大增强,再分塘饲养。这样可以保证商品养殖池塘苗数量,避免空塘现象,对确保养殖产量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精准放苗,把握最佳时机在泥鳅养殖的过程中,放苗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水温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上,我们才适宜投放泥鳅水花苗。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建议在晴天上午8点至10点或下午3点至5点进行投放,尤其是夏季水温较高时,更应选择上午投放。此外,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若有微风则在上风口放苗,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泥鳅苗适应新环境。
科学投喂,优化饲料选择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是池中敌害生物较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严格进行清塘消毒,防止敌害生物入侵。一旦发现敌害生物,应立即采取措施,比如使用微孔增氧设备,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减少敌害生物的存活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