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稞基因研究取得突破,揭示高原作物抗逆机制
年份 | 科技成果 | 奖项 |
---|---|---|
2015 | 完成青稞基因组测序 | 西藏日报报纸 |
2016 | 发现360多个具有高适应性的基因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8 | 绘制全球首个青稞基因图谱 | 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
从西藏青稞基因研究取得突破,揭示高原作物抗逆机制。出发,我们现在转向青稞基因突破,抗逆机制应用广。
在西藏高原,青稞不仅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更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生命象征。只是,青稞的基因组庞大而复杂,长期以来,其基础性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因为科技的发展,青稞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们揭示了青稞抗逆的奥秘。
基因测序,揭示青稞起源与驯化
自青稞基因组演化与重要性状功能基因挖掘项目实施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新一代测序和辅助组装技术,成功绘制了青稞基因组框架图和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这一成果不仅揭示了青稞由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尔传入中国西藏东南部的驯化迁入途径,还构建了首个青稞核心种质,创制了特异新种质,挖掘出青稞抗逆等相关性状重要基因。
青稞早熟性遗传机制研究
研究青稞早熟性形成的遗传机制对于揭示青稞对青藏高原极短生育期条件的适应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科学家发现,与青藏高原青稞早熟性相关的基因,有助于提高青稞的产量和适应性,为青藏高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推进青稞的分子育种,2012年,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联合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华大基因等单位启动青稞基因组测序,历时3年,于2015年成功绘制全球首个青稞基因图谱。此次青稞基因组测序,发现了360多个具有高适应性的基因,为深入揭示西藏青稞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等提供了遗传学基础,同时也为青稞遗传改良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性基础。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栽培作物,也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国家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重点专项的支持下,西藏青稞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选育出了“藏青2000”、“冬青18号”、“藏东25”等16种农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为西藏农牧民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展望:青稞基因组研究助力农业发展
因为青稞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青稞这一高原作物将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基因改良,青稞将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青稞基因组研究也将为其他农作物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