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多地农民违法繁育玉米种,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吴某未经许可,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繁育裕丰303玉米种207亩;董某、付某未经许可,分别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繁育中科玉505玉米种64亩、110...
一位在新疆和甘肃两地从事代繁玉米种业务的业内人说,甘肃三大玉米制种基地中,武威、酒泉、张掖生产侵权玉米种现象较为普遍。未经授权私自繁育别人的合法品种,相当于巧取豪夺,不仅侵犯品种权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品种创新活力,成为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最大障碍。先正达集团中国知识产权律师李树芬向记者透露。
10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我省武威市古浪县和凉州区农民无证生产玉米种子的情况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
恒某公司认为广州某农公司等生产、繁殖并售出的广彩甜糯3号是使用T37 WH818作为获得的杂交品种,其行为涉嫌侵犯恒某公司对上述玉米种享...
判决明确了杂交玉米植物新品种的亲本作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条件和保护路径,是人民法院综合运用植物新品种、专利、商业秘密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
业内人士透露,我国科学家已成功育成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确保安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品系,平均杀虫效果科达96%,减少农药用量60%,较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增产10%以上,并显著降低粮食....根据登海种业的公告,公司先是因为内部管理问题,将此前合规繁育的50公斤转基因种子当成了常规自交系原种,进而扩繁出了约12吨亲本。
金苑公司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其公司2023年在甘肃委托生产的郑品玉491玉米种子使用的亲本与NP01154存在5个差异位点,为不同品种。本报北京4月26日电4月26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
省高院民三庭庭长司晓森介绍,“郑单958”玉米杂交种,系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种子第一大品牌,本案是全国第一例关于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一审认为,目前杂交玉米亲本关系的检测缺乏国家及行业标准,但结合杂交玉米育种遗传规律及SSR基因检测技术原理,当两款同代杂交玉米种的基因检测差...
督促并配合武威市依法依纪查处玉米制种造假问题和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问题。据悉,遵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省农牧厅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对全省种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坚决打击种子造假等违法行为,迅速清理整顿和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与市场秩序。目前,4个督查组已分赴武威、酒泉、张掖、金昌等市,
甘肃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气候、光照、灌溉条件优越,具有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农业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我国杂交玉米种子70%产自这片地方。不久前,记者接到举报,在甘肃武威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有农户在私自繁育销售玉米种子,记者来到这里了解情况。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位制种农户家,看到是陌生面孔,这位农户很警惕,一再追问记者是怎么知道他家有种子的。尽管怀有戒心,但这位农户似乎想早点把种子脱手,还是给记者拿来了样品。跟普通的商品粮相比,玉米杂交种子的果穗要小一些,但价格却比普通的玉米高出不少。
这位农户介绍,他繁育的种子有德美亚一号和德美亚三号两种。据了解,德美亚系列玉米种子是一家名叫北大荒垦丰种业的企业从德国独家引进并审定的品种。这家企业在武威有专门的制种基地,一般企业委托农户制种,都会签订正式的合同,制种过程中还要对签约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但据这家企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记者走访的这家农户并没有没有获得他们的委托,可以肯定是非法生产,而且在武威非法生产德美亚系列玉米种子的并不止这一户。
据了解,非法生产的玉米种子不仅涉及德美亚系列,还有隆平高科、登海良玉种业、河南金苑种业等企业的品种。今年8月底,农业部组织对甘肃省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张掖、酒泉、武威、金昌等地存在涉嫌违法生产玉米种子的现象。在甘肃省农牧厅9月14日下发给制种基地农业主管部门的一份表格中,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农业部检查结果中甘肃省涉嫌非法生产玉米种子的面积近万亩。法律明令禁止未经许可非法生产种子,据地方种子主管部门介绍,他们每年都在春耕生产时都下乡对制种基地农民进行普法宣传,为什么还有这类违法的情况发生呢?垦丰种业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对于农户种植玉米一亩的收成也就一千二三百元左右,而一亩玉米制种田则能收获两千二三百元。而对于委托农民非法制种的人从农民手里收购的私自繁育的种子不会超过六元,但一斤玉米种子在市场上售价少说也要卖到20元左右,这中间巨大的差价是让违法分子猖獗的根本原因。这种私自繁殖的杂交玉米种子,看上去和受正规企业委托制种的流程差不多,但种子质量难有保证。
2012年,黑龙江宝泉岭农场42户农场职工种植了700多公顷玉米,长势不好导致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后来经调查,他们所购买的就是这种非法生产的玉米种子,据三名不法种子经销商交代,非法生产的种子就来自甘肃玉米制种基地,这种非法生产的种子一旦流入市场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力度打击这种非法制种的行为,针对8月底国家农业部对甘肃省部分地区涉嫌违法生产玉米种子的专项检查结果,甘肃省农牧厅下发文件,要求下属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迅速依法严厉查处。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对这类违法行为应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是武威市有些县区的种子主管部门在处理这些案件时,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古浪县种子管理部门在接到上级通知和垦丰种业的举报后,当天便对制种农户现场进行了调查,在现场一共存放了300吨左右的鲜玉米果穗,涉及到二十多户农户。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古浪县种子管理部门涉嫌违法生产的玉米种子进行暂扣处理,但就在查扣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
古浪县种子管理部门当时却不查扣种子,反而是让企业自己在现场守着,企业人员在看管这些种子的时候,却被几名不明身份的人强制带到县城的一间小酒吧,结果非法生产的玉米种子被连夜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在农业部的检查结果中,凉州区有多个村镇都出现了违法制种的现象,在松树乡南河村就有10多户农户违法繁育种子。
一位站长一再强调,在执法过程中查扣困难大,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案件的呢?一位姓赵的副站长表示,他们以往处理这类案件都是以协调协商为主,他们建议垦丰种业与农户协商,让企业出资回购非法生产的种子。对企业并没有义务回购农民非法生产的玉米种子,非法生产的种子,质量没有保障,如果以种子的价格回购之后当普通的商品粮处理,企业将会蒙受不小的损失。
管理部门也承认,现在的种子都在农民手里,他们无法保证非法种子不流入市场,所以找来双方协商回购的事宜。
就这样,在种子管理站赵站长的张罗下,垦丰种业的工作人员在种子管理站见到了两位制种方代表。前来洽谈的代表态度十分热情,和企业就价格和回购的方式很认真地谈了起来。一位代表说,今年由于雨水和气候的原因,产量不好,之前委托农户非法生产玉米种子的企业曾承诺农民每亩地产值不低于2400元,如果企业依照非法制种的委托方定下的价格收购,这意味着企业还必须付出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这些非法生产的种子。
这位代表丝毫没有因为非法制种的行为违法而觉得不安,反而表现得落落大方,振振有词,交谈中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信息,那就是前来洽谈代表并不是普通的农民,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种子管理站的退休工作人员。
记者和管理站的其他人核实,前来洽谈的这位姓葛的代表,确实是种子管理站刚刚退休的工作人员,名叫葛恒。在管理站的一份通讯录上,记者看到葛恒退休前还是一位副科级干部。在种子主管部门上班的人为什么要代表非法制种的农户前来洽谈呢?
据一位农户介绍,他们的玉米种子收上来以后,实际上是葛恒张罗收购的。
正规的种子生产企业到市场打假,这固然有保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规范种子市场的秩序。但打假的结果却是被要求把已经查扣了的假种子自己买回去,而充当协商回购谈判中间人的,竟还是种子管理部门的业内人士。这可真是咄咄怪事。有关部门用这种办法管理种子市场,到底是打击假种子的制售活动呢?还是在变相鼓励?如果非法生产的山寨玉米种子流入市场,不仅会扰乱种子市场的秩序,还会直接影响玉米种植户的收成,统计表明:一亩玉米制种田非法生产的种子,可能导致来年100亩玉米地的减产甚至绝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对于制售假种子的违法行为,绝对不能管理松懈,执法疲软。《焦点访谈》
甘肃武威多地农民违法繁育玉米种,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武威玉米种侵权案:农民育种创新之路。
侵权现象普遍,种业创新受阻在执法过程中,查处非法制种案件面临诸多困难。一些县区的种子主管部门在处理这些案件时,出现了协调协商为主的情况,甚至有退休的种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代表非法制种的农户进行洽谈。这种做法引发了关于种子市场管理的质疑。
未来展望:规范市场,保障农民权益面对玉米种子侵权案件频发的问题,我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品种,推动我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