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实施水稻绿色防控项目,旨在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
广德县,这座位于安徽省的美丽小城,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水稻种植方面,广德县实施的水稻绿色防控项目,为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德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大面积绿色防控技术,力促经济、高效、安全和绿色、环保。从使用效果来看,今年该县绿色防控万亩示范片预计平均水稻单产达550公斤/亩以上,较上年分别增长8%;化肥亩总施用量控制在40公斤/亩以内,较上年减少20%;不使用化学农药,示范片内水稻田间病虫量危害极轻,病虫防效较好,且水稻普遍长势较好、丰收在望。
技术亮点,绿色种植技术名称 | 作用 |
---|---|
良种良法配套优先 |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宜于机械化的新品种,推广合理密植和保健栽培。 |
农机农艺融合优先 | 以三大作物为重点,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重点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化肥深施、机播机插、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收获和秸秆还田等环节取得突破。 |
安全投入品优先 | 强化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推广优质商品有机肥、高效缓释肥料、生物肥、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减少和替代传统化学肥料。 |
信息技术优先 |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苗情监测系统、墒情监测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指导平衡施肥、精准施药、定量灌溉、集约管理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 |
今年以来,广德县依托省科技厅水稻重大病虫害灾变的关键因子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在该县邱村镇前路村、南阳村实施万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成为省内试点推广早、实施面积大、效果好的区域。
此外,广德县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示范区内开展全程多病虫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展示。
全面推行吡虫啉、咪鲜胺浸种,预防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等病虫害。
科学管理田间水肥,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保护利用天敌技术,为稻田蜘蛛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立枯病、稻瘟病,使用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和2%阿维菌素防治水稻负。
广德县,这片沃土上,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绽放异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创新模式,揭示其如何成为病虫害的克星,开启增产新篇章。
广德县在全省率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这一举措如同给水稻种植披上了一层保护罩。通过科学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在绿色防控技术的护航下,水稻田里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德县在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过程中,突出“四个优先”策略。 是良种良法配套优先,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推广合理密植和保健栽培。然后是农机农艺融合优先,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高农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第三是安全投入品优先,强化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环保高效农药。最后是信息技术优先,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指导平衡施肥、精准施药、定量灌溉、集约管理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
未来展望:绿色防控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为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广德县水稻种植正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广德县将继续深化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广德县某水稻种植户,在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后,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80%,水稻产量提高了15%。这位种植户感慨地说:“绿色防控技术真是我们的‘金钥匙’,让我们在丰收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