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试管兔子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动物克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创造这些奇迹的,是江苏省农科院胚胎工程实验室,其领头人是被尊称为中国"试管动物研究之父"的范必勤。昨日,记者走进范老南京的家中,听他讲述一个个奇迹创造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兴学科--胚胎工程一步步发展的足迹,在老人的描述下也渐渐清晰起来。
1986年,范必勤邀请了两名美国专家来胚胎研究室合作研究试管兔技术。经过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86年10月,一只母兔"借腹怀胎",并顺利地产下了两窝共五只"试管兔"。
试管兔的诞生:技术突破与产业意义年份 | 事件 | 地点 |
---|---|---|
1986年 | 全国第一批试管兔诞生 | 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1989年 | 全国第一只冷冻体外受精胚胎试管牛诞生 | 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1990年 | 全国第一批试管牛诞生 | 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试管兔"是范必勤 攻克的动物。当时,我国从德国引进了一批优良的安哥拉毛兔。刚引进时,有20%的母兔子不育,而一对安哥拉毛兔的进口价格高达250美元,养殖户根本买不起。如果国内能掌握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就能自己生产这种兔子,然后普及给养殖户。
"试管动物"与"试管婴儿"类似,是将哺乳动物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完成受精过程,并培养成胚胎,移植入雌性动物生殖道内而获得后代。
克隆兔的意义:动物模型与医学研究由于兔子与人在生理上较为接近,克隆兔的出现,可将其作为帮助人类筛选药物、研究遗传学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一些人类遗传疾病。
这标志着我国在动物克隆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与世界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连。此项临床研究在通过医院伦理审查、国家卫计委备案后,成为我国实行干细胞移植的重要里程碑。
动物克隆技术:挑战与未来省东营市农科所获悉,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转基因动物研究项目“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近日取得重要成果。课题组制作的转基因兔于2004年1-2月份在当地一养殖场内陆续诞生。经最新检测,新生的184只小兔中,阳性个体为89只,阳性率达到48.4%,其转基因效率和转基因动物数量均获得重大突破。
克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意味着科研突破,更体现了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揭开生命奥秘的探索之旅
试管兔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国内安哥拉毛兔的繁殖难题,更标志着我国在动物克隆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技术突破,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随后,我国在试管牛、试管猪等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6年,在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全国第一批试管动物——试管兔诞生;1989年,全国第一只冷冻体外受精胚胎试管牛同样在南京诞生;仅隔一年,全国第一批试管牛又诞生在了南京。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动物克隆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称,世界首批“试管”小狗出生了。而在中国,首批“试管动物”则是窝兔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