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福建刘家富,闽东大黄鱼养殖专家

他是我国大黄鱼产业技术带头人,被称为“闽东大黄鱼之父”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农业推广研究员刘家富。为进行大黄鱼人工繁育研究,1981年底,刘家富主动向组织要求,带着几大缸的鱼类标本和几纸箱鱼类养殖资料,调到了原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扎根于此,他的足迹开始遍及与鱼苗繁育有关的渔场、海区、养殖场等地点,经常吃住在一线。

福建刘家富,闽东大黄鱼养殖专家

他创造了一个水产业界几乎不可能的奇迹,一度濒危的闽东大黄鱼,被他从“死亡名单”拉了回来,使其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带动诸多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大黄鱼人工繁育的挑战与突破

当时,水产科技界普遍认为大黄鱼作为洄游性中下层海水鱼类,其人工繁殖技术难度很大。有人劝刘家富不要白费力气,在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可刘家富却不以为然,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引领着他不断攻克难关。

扎根一线,助力大黄鱼产业发展

刘家富坚守岗位37年,带领他的团队克服经费匮乏、条件简陋等问题,首创大黄鱼人工大规模繁养技术,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和闽东沿海脱贫致富作出重要贡献。

年份 事件 成果
1981年 调到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开始大黄鱼人工繁育研究
1987年 育出第一批7374尾鱼苗 实现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
1990年 实现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 大黄鱼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
1995年 右踝跌成粉碎性骨折 手术后加进一条钢筋,继续投身大黄鱼事业
2021年 获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成为我市科技工作者首次获此荣誉

刘家富从个别生长特别快的个体中看到了养殖开发价值,撰写了关于瞄准养殖开发方向、早日建成事关振兴闽东大计的大黄鱼支柱产业的几点建议。

拯救大黄鱼铁心创奇迹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滥捕和粗放的作业方式,曾经年捕捞量达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的闽东大黄鱼出现了连年急剧下降的状况。“再这样捕捞下去,大黄鱼肯定是要灭绝的!”当时,分配在连江县水产局任渔业资源调查员的刘家富开始焦虑了,对此,他萌生了通过人工育苗保住大黄鱼资源的念头。

如今已光荣退休的刘家富,始终没有忘记身为水产科技专家的职责,他把推广示范水产科学技术和传授病害防治知识视为己任,尽心尽意为群众服务。

目前,他又研究起了挪威三文鱼产业的一些情况,他认为,闽东大黄鱼产业完全可以很好地借鉴挪威的成功经验。不少人劝他:“你都70多岁的人了,别再折腾了,身体要紧,该好好休息了!”但他还是不服老,依旧忘我地奔波在大黄鱼事业的第一线上,“闽东大黄鱼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搞好海上网箱布局,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保证大黄鱼质量安全与品质,发挥好地理标志和企业品牌作用,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福建刘家富,闽东大黄鱼养殖专家,致力于大黄鱼再生研究。的内容结束,现在关注大黄鱼再生专家,创新养殖引领未来。

初涉水产,立志攻克难题
福建刘家富,闽东大黄鱼养殖专家

大黄鱼的人工繁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刘家富团队在试验中遭遇了诸多挫折,甚至有人劝他放弃。只是,刘家富并未被困难击倒,他坚信只要不断努力,总能找到突破口。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刘家富团队终于攻克了大黄鱼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的难题,使大黄鱼成为我国最大的养殖规模海水鱼之一。

心系产业,推广养殖技术

刘家富深知,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要让大黄鱼产业真正繁荣起来,还需要将养殖技术推广到每一位渔民手中。为此,他带领团队在宁德地区成立了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场,进行海水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及病害防治技术的实验、示范与推广,并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奉献一生,成就辉煌

刘家富的一生,几乎全部献给了大黄鱼养殖事业。他曾用个人名义向朋友借款,自己动手建造沙滤池、蓄水池、鱼池,克服重重困难,只为让大黄鱼养殖技术得到推广。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大黄鱼养殖产业在闽东地区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渔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展望未来,传承创新

虽然已经退休,但刘家富依然关注着大黄鱼产业的未来发展。他认为,借鉴挪威三文鱼产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大黄鱼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他坚信,只要不断传承创新,大黄鱼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