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提高鹅苗成活率,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管理

管理措施 具体内容
饲养环境 全面消毒,保持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生活温度 根据鹅苗生长阶段调整温度,确保适宜。
饮水开食 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及时饮水开食。
饲料营养 提供清洁卫生、适宜温度的饮水,第一天饮用5%浓度的白糖水。
饲养密度 合理分群,保持适宜密度,预防压伤或压死。
卫生防疫 注射疫苗,预防疾病,如小鹅瘟和感冒。

鹅苗,作为家禽养殖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活率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鹅苗的成活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鹅苗成活率,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至关重要。在准备养殖鹅苗时,需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尤其是新粉刷或长时间未使用的房间,要确保无细菌滋生。鹅苗体质娇嫩,易受感染,因此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至关重要。

生活温度的调节也是关键。不同生长阶段的鹅苗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出生一到六天的鹅苗应放7到14天的鹅苗适合25℃左右,15到20天的鹅苗适合22℃左右,21天以后可逐渐适应日常环境。

在鹅苗出壳24小时内,应确保其毛干能独立行走,此时应及时饮水开食。饮水应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第一天可饮用5%浓度的白糖水,有助于提高鹅苗成活率。

饲养密度也是影响鹅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开食时,要根据鹅苗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群,一般每群150只左右。因为鹅苗的生长,要逐渐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压伤或压死现象的发生。

此外,卫生防疫也不可忽视。鹅苗易感染疾病,如小鹅瘟和感冒。因此,要在鹅苗出生后一天内进行疫苗注射,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平常的喂养过程中,可适量添加红糖姜水,预防感冒。

提高鹅苗成活率的关键在于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为鹅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确保其健康成长,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一、打造健康养殖环境 在养殖鹅苗之前, 要确保饲养环境的清洁与安全。选择一个通风良好、干燥且易于清洁的场所作为鹅舍。对鹅舍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新粉刷或长时间未使用的房间,需进行至少两次消毒,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鹅苗的体质较为脆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营造一个无污染、无病原体的环境至关重要。 二、精确控制生活温度 鹅苗对不同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即使是出生日期相近的鹅苗,其温度需求也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根据鹅苗的生长阶段调整温度。例如,出生后一到六天的鹅苗,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8℃左右;7到14天的鹅苗,温度可降至25℃;15到20天的鹅苗,适宜温度为22℃;21天以后,鹅苗可适应日常环境温度。 三、科学饲养管理 鹅苗在出壳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给予饮水和开食。饮水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第一天可提供5%浓度的白糖水,有助于提高成活率。饲料的搭配要注重营养均衡,初期可提供2份切细的青草或菜叶加1份碎米,逐渐过渡到生食。 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鹅苗之间发生伤亡或疾病。根据鹅苗的身体素质,将鹅苗分群,每群约150只。因为鹅苗的成长,逐步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压伤或压死现象。 五、加强卫生防疫 鹅苗易感染疾病,出生后一天即需注射疫苗预防小鹅瘟。在鹅苗生长发育过程中,注意预防感冒,可适量喂食红糖姜水。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饲料中加入兽医推荐的药物。 六、实施放牧与锻炼 鹅苗1周龄后,可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进行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每次约0.5-1小时。随鹅苗日龄增长,可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精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鹅苗的成活率。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鹅苗的养殖将更加科学、高效,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提高鹅苗成活率,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