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养殖黑鱼,指在有限空间内高效利用资源
在农业养殖领域,黑鱼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只是,如何在有限的养殖空间内实现黑鱼的快速生长,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揭秘集约化养殖黑鱼的技术,带您走进高效养殖的世界。
黑鱼,又称乌鳢,是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贵鱼类。近年来,因为市场需求不断攀升,黑鱼养殖逐渐成为热门产业。只是,黑鱼养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长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病害防治困难等。
集约化养殖黑鱼的技术要点1.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附近建设池塘。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便于管理。水深应保持在1.2米以上,池底留有10厘米厚的淤泥。
2. 苗种选择与投放
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滑、肌肉丰满、无伤无病的苗种。放养时间可根据季节和苗种规格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大规格苗种宜在初冬放养,小规格苗种宜在夏季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苗种规格等因素合理确定。
3. 水质管理
水质是保证黑鱼健康生长的关键。应定期监测水质,勤换水,保持水体清洁。此外,可使用生物制剂和增氧机等设备,改善水质环境。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投喂时应以鲜活饵料为主,如小鱼、小虾、螺、蚌等。投喂量应根据鱼体体重、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可适量添加人工合成饵料,以满足黑鱼的营养需求。
5. 病害防治
黑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至关重要。应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黑鱼的抗病能力。
案例分享:阜宁县三灶镇蒯东村黑鱼养殖基地阜宁县三灶镇蒯东村的李德新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黑鱼养殖户。他投资新建的600亩黑鱼育苗与养殖基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规模育苗与设施养殖示范基地。李德新在黑鱼规模育苗与设施养殖技术方面有着独到见解。
集约化养殖黑鱼技术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通过合理规划池塘条件、选择优质苗种、加强水质管理、科学投喂饲料以及做好病害防治,养殖户们可以轻松实现黑鱼的快速生长,提高养殖收益。
养殖技术 | 作用 | 注意事项 |
---|---|---|
池塘条件 | 保证黑鱼生长环境 |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附近建设池塘 |
苗种选择与投放 | 提高成活率 | 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滑、肌肉丰满、无伤无病的苗种 |
水质管理 | 保证黑鱼健康生长 | 定期监测水质,勤换水,保持水体清洁 |
饲料投喂 | 满足黑鱼营养需求 | 以鲜活饵料为主,适量添加人工合成饵料 |
病害防治 | 降低病害发生率 | 定期消毒,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
三农视频:黑鱼批量繁殖与生态养殖新技术 三农 趣味农村 推荐出品人 加入自媒体 美女直播 更多 请仔细阅读
在养殖实践中,激素的使用是提高黑鱼产卵率的关键。常用的激素包括鲤、鲫脑垂体,雌鱼每公斤需4~8个,雄鱼则减半。另一种选择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鱼每公斤1.6~2.4万国际单位,雄鱼同样减半。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自然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行照管,这种方法既省工又高效。
水质管理对于高密度养殖至关重要。由于残饵和排泄物较多,水质容易变黑、发臭,这不仅影响黑鱼的健康生长和质量,还可能引发疾病。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质。勤换水,养殖前期和后期每隔5~7天换水一次,7月~9月则每隔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深。使用生物制剂,如定期使用光合细菌,以吞噬有害细菌。最后,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曝气,促进池底硫化氢、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的分解,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
黑鱼高产养殖技术高产养殖黑鱼技术高效养殖技术,视频播放量 754、弹幕量 0、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2、转发人数 2,视频作者 ciz93...
黑鱼生活习性独特,活动量较少,肉质较为柴一些。黑鱼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在0-41℃的水温环境中生存,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6-30℃。春季水温回升至8℃时,黑鱼常活动在中上层水体;夏季则在上层水体活动;秋季水温低于6℃时,黑鱼会潜伏在水层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黑鱼常在淤泥中越冬。黑鱼跳跃能力强,易发生逃逸现象,属于肉食性鱼类,食量较大,主要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小鱼小虾等为食。
每天刷洗一次,一周换箱一次,并将网箱彻底消毒。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方式,体长10厘米以上,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可达75%~80%,平均体重0.5~0.7公斤。
乌鳢俗称黑鱼、斑鱼、墨头鱼等。乌鳢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生长较快,营养价值很高。乌鳢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因为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鳢逐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网箱等小水体中将各种规格的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人工养殖黑鱼,有粗放式混养和集约化单养两种。粗放式混养是指在鱼塘中与四大家鱼等...
饲料投喂方面,乌鳢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乌鳢多数投喂小鱼、小虾、螺、蚌等鲜活饵料。人工投喂鲜活饵料时,要注意新鲜、洁净,并用6%~8%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15分钟后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每天定时、定量投喂二三次。如鱼、虾不足,也可投喂其他动物性下脚料,下脚料要新鲜、干净,投喂时要切碎,并进行消毒。也可根据乌鳢的营养需要配制人工合成饵料,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
病害防治方面,乌鳢疾病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在整个养殖期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鱼种下塘1月后消毒1次,以后每隔半月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生石灰、漂白粉等,用量根据水质情况及药物使用说明而定。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三黄散等,有利于增强乌鳢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在养殖期间要多注意观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黑鱼池塘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法,但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往往较高,必须要结合黑鱼习性和生存环境进行综合养殖技术的应用,以便能够真正实现高效养殖。本次研究将对黑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进行分析。
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黑鱼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利用率。因此,最佳方法是要结合水深合理确定放养量。在对黑鱼进行饲养时,必须坚持定时定量以及定位定质的原则,在正式喂养之前用拍手声作为喂食前的信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