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红小豆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红小豆,作为一年生豆科作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市场需求旺盛。只是,要想种出优质的红小豆,必须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红小豆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一、土壤选择与处理

红小豆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佳。在种植前,需进行深耕细耙,确保土壤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

土壤类型 适宜性
沙壤土 适宜
壤土 适宜
黏土 不适宜
二、气候条件

红小豆喜温暖气候,生育期间需充分日照。我国东北地区适宜红小豆生长,国内各大城市销量很大,国外需求量也很大。

三、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

1. 农业防治

选茬全理轮作,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

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中耕锄草,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

播种前药剂处理:5%普施特水剂1.5L/hm2、48%仲丁灵乳油3.00~3.75L/hm2、72%都尔乳油2.0~2.8L/hm2。

播苗后药剂处理:12.5%拿捕净1.2~1.5L/hm2兑水300kg/hm2、5%普施特水剂2.0~3.0L。

四、化学调控

如果氮肥施用过多、降水量较大时,红小豆顶上部生长旺盛,需进行化学调控,使株高不超过80cm,防止倒伏。可用多效唑900g/hm2在花荚期喷施。

1. 选地选茬:各类土壤都可,在沙壤土地种植红小豆可提早成熟。不宜重茬,必须实行2-3年以上轮作。

2. 播种方法: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开1.3m宽的高畦,按行距各33cm开窝,每窝播种子5-6粒,1hm2用种子量22.5-30kg。

3. 灌溉:小豆生长期需水较多,尤以开花前后是需水最多时间,这时如过分干旱,则显著减产,因此在干旱年分有条件的应灌水。

4. 中耕:播种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

六、案例分析

以黑龙江省宝清县为例,该县红小豆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通过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红小豆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红小豆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技术,涉及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种出优质高产的红小豆。

红小豆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播种与栽培 杂草防除与中耕

杂草是红小豆生长的主要威胁之一。未化学除草的地块,要在幼苗出齐后及早进行人工铲地2~3遍,在封垄前结束。7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进行1次人工拿大草。同时,定期进行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透气性。

灌溉与水分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