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春末夏初,鳊鱼易患气泡病

序号 关键点 解释
1 近亲繁殖,种质退化 鳜鱼原是江河野生性鱼类,抗病力较强。人工繁殖成功后,人们往往只注重繁殖性能,忽视了鳜鱼的其它经济性状,如生长速度、抗逆性、体型等。
2 治疗方法 每亩用3~5千克的食盐,向有气泡病病鱼的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
3 运输鱼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运输鱼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勿进行急剧的送氧;用地下水时应先经过充分曝气。
4 气泡病对鱼苗的危害 鱼体皮肤、鳃组织被破坏,影响呼吸,肛门拖拉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
5 气泡病的外观症状 鱼苗或夏花鱼种肠道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许多小气泡,鳃发白,鳃丝间粘液增加,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游动缓慢、无力、不能正常下沉,造成不能正常摄食,终因力竭,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6 春末夏初鳊鱼气泡病的全面了解 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7 治疗方法 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生肥在池塘底部分解放出很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的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气泡在肠内积累较多时,加之硫化氢等对鱼苗有毒,使鱼体上浮,失去下沉的控制力。
8 引起气泡病的原因 或有沼气。人工送气过多。抽水机的进水管破损,吸入空气。水流经过拦水坝成为瀑布,落入深水潭,将空气卷入。
9 春末夏初鳊鱼气泡病的诊断与防治 根据症状以及水质溶氧含量可进行诊断。掌握投饵施肥量,不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人工孵化的水源不用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池塘水。
10 预防方法 鱼塘中不施放未发酵肥料,要求全部施用发酵过的肥料。

春末夏初,鳊鱼易患气泡病,影响生长。讲清楚了,接下来是春末夏初鳊鱼气泡病防治策略。

1. 鳜鱼近亲繁殖,种质退化

鳜鱼原是江河野生性鱼类,抗病力较强。只是,人工繁殖后,人们往往只注重繁殖性能,忽视了鳜鱼的生长速度、抗逆性、体型等经济性状,导致群体内与优良经济性状有关的基因逐渐退化。

春末夏初,鳊鱼易患气泡病

2. 水中气泡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3~5千克的食盐,向有气泡病病鱼的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同时,在运输鱼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勿进行急剧的送氧;用地下水时应先经过充分曝气。

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如水中含氧量达14.4毫克/升,即饱和度为192%时,体长1厘米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病鱼体表、鳃组织被破坏,影响呼吸,肛门拖拉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

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病因主要包括: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生肥在池塘底部分解放出很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的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或有沼气;人工送气过多;抽水机的进水管破损,吸入空气;水流经过拦水坝成为瀑布,落入深水潭,将空气卷入。

根据症状以及水质溶氧含量可进行诊断。预防方法包括:掌握投饵施肥量,不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人工孵化的水源不用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池塘水;不施放未发酵肥料,要求全部施用发酵过的肥料。

鱼池中发现气泡病时应迅速对发病池进行换水和加注新水,病情轻的能在清水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同时,注意增氧,多开增氧机,降低气泡病发生几率。此外,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也是防治气泡病的重要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