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面粉厂成为农民储粮银行,为农村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

今年麦收期间,记者在汝南县和孝镇黄屯村看到,众多农民从外地返家收麦。

面粉厂成为农民储粮银行,为农村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

国家粮食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户因储粮技术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储粮损失率高达8%~10%。

蒋用回忆起以前,家里收麦后,她会用车拉上小麦去集市上的面粉加工点加工面粉,天热时还要晾晒粮食,以免霉变。

农民收获的小麦在家中不易储存,存到小面粉厂里也不安全。为解决这一难题,章丘市粮食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粮仓充裕的优势,在全市建立了60多家“粮食银行”。

粮存面粉厂,双方都受益。商贩老张表示,卖“地头粮”的村民比例逐年增加,就地卖出小麦能减少损失。

业内人士担忧,春节前后面粉销量好,多亏农商银行及时增加授信资金,解决了收购难题。

蒋用表示,她家每年都会外出打工,麦收前回家收割,麦收后外出打工,直到春节前才能回家。

目前,农村老百姓不存粮食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传统储粮观念发生变化。

李楼村村民李狗么表示,村民不再以储存粮食的多少来衡量富裕程度,村里有超市,足不出村就能买到面粉。

王家兄弟提出开“粮食银行”的主意,承诺存上粮食,随用随取,保证价格“随行就市”。

林阳表示,把小麦存到面粉厂,相当于到银行存钱,不怕粮食变质,也不怕价格下滑。

李军表示,外出打工挣的钱比小麦涨价卖的钱要多,储存粮食太费事。

记者问:“家里一点粮食也不存,您不觉得卖亏了吗?”

目前,许多地方“粮食银行”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还没成气候。

王小宝表示,粮食收购价格高,卖了也划算,家里已经几年不蒸馒头、不擀面条了。

李狗么表示,农民储存粮食不易,过去用茓子储存粮食,容易透气,粮食时间长了就会受潮,特别是夏季多雨天气,小麦会发生霉变。

面粉厂负责人介绍,厂里为农民储存小麦,可实现企业、农民双受益,解决了农民因外出打工储存粮食不方便的问题。

田山表示,把粮食存在面粉厂比存在自己家方便,存入的是小麦,取出的却是加工好的面粉。

在汝南县和孝镇、常兴乡和梁祝镇,小型面粉厂从2013年开始为农民储存小麦,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粮食银行解决的是储粮难、卖粮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农民把卖粮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提高了卖粮收益。

农民储存粮食的习惯被打破,也让粮食系统的人士担忧。

杨敏介绍,存粮有息、通存通兑,从单一购销转为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经营,这是合作社与金融理念的跨界融合。

年份 农户储粮损失率 粮食银行数量
2012年 8%~10% 不足10家
2018年 5%~7% 60多家
2023年 3%~5% 超过100家

面粉厂成为农民储粮银行,为农村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的部分结束了,下面讨论农民储粮,安全有保障。

在河南汝南县和孝镇黄屯村,每到麦收季节,都能看到从上海、广州、浙江、深圳、北京等地回家的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这些归乡的农民,不仅是为了收割麦子,更是为了解决一个他们长期面临的难题:如何安全储粮。

传统储粮的痛点
面粉厂成为农民储粮银行,为农村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
面粉厂成为新选择

在汝南县和孝镇,有一家面粉厂,记者采访时,正值夏种结束后农民将小麦储存到面粉厂的集中时段。20多辆四轮拖拉机从院内排到院外,工作人员一边过磅,一边向农民发放一个小本。大田庄村农民田山就拿着这份“存粮本”,把今年收获的1万多公斤小麦大部分卖给粮贩,余下的1000公斤则拉到了面粉厂。

粮食银行模式兴起 农民反响积极

因为粮食银行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把粮食存放在家中,而是选择将粮食储存到本村或集市上的面粉厂里。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储粮难题,也为面粉厂提供了稳定的原粮供应。未来,粮食银行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储粮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