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水牛营养衰竭是因长期营养不足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探析

水牛营养衰竭,又称软脚病、坐栏病等,是春寒时节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该疾病主要由于长期营养不足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水牛营养衰竭是因长期营养不足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原因 影响
饲料不足 蛋白质、能量供给不足
反刍动物微量元素钴缺乏 影响营养吸收和利用
寄生虫感染 加速营养衰竭发生
二、临床症状详解

水牛营养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消瘦、体温偏低、食欲下降、过度瘦弱、动物卧多站少、行走摇晃等。

消瘦:病牛体型明显消瘦,体脂减少。

体温偏低:病牛体温低于正常值。

食欲下降:病牛食欲明显减少,甚至拒绝进食。

过度瘦弱:病牛肌肉无力,骨骼突出。

动物卧多站少:病牛活动能力下降,卧地时间增多。

行走摇晃:病牛行走时步态不稳,摇晃明显。

三、防治策略建议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充足,提高营养水平。

合理搭配饲料,补充微量元素,如钴等。

定期驱虫,预防寄生虫感染。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四、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饲养的水牛出现消瘦、体温偏低等症状,经过兽医诊断,确定为水牛营养衰竭。养殖户按照以下措施进行救治:

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营养水平。

补充微量元素,如钴等。

定期驱虫,预防寄生虫感染。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牛症状明显改善,体重逐渐恢复。

水牛营养衰竭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养殖户的收益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成因、症状及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水牛养殖的效益。

4、牛舍条件:在调查的病例中,有16例牛舍存在潮湿和墙壁缝隙较多的问题,占到了总病例的69%。这些牛舍的死亡率较高。相比之下,干燥且保暖无贼风的牛舍中,很少出现发病情况。

水牛营养衰竭是因长期营养不足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副结核病:牛副结核病,又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间歇性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有些病例甚至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因为病程的延长,动物会出现消瘦。这种疾病在反刍动物中普遍存在,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呈现长期、慢性、间歇性腹泻,泌乳量减少,颌下及肉垂水肿,但体温不高。剖检可见病牛空肠、回肠肠黏膜增厚数倍,形成典型的溃疡。

临床上,病牛以消化障碍、贫血、腹泻、消瘦,下颌、胸下部皮下水肿为特征。该病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为淡水螺类。当牛食用大量水生草料时,容易感染肝片吸虫病。诊断该病主要依赖于在牛粪中发现肝片吸虫虫卵。前后盘吸虫病、血吸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病程呈慢性经过,动物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也是诊断消瘦类疾病 怀疑的寄生虫感染。

1、水牛营养衰竭:各地民间兽医根据其突出症状不同而命名不同,个人认为:尽管是软脚病还是坐栏病,实质上均属于同一疾病。软脚、坐栏、低温只是疾病过程中一种较为突出的症状,不能概括整个疾病的全貌。根据此病的病因、病理特点,命名为水牛营养衰竭较为适宜。妥否,供同仁商榷。

某些寄生虫感染、体内化脓性疾病及血液原虫性疾病均可加速营养衰竭症的发生。水牛最易感,表现为皮肤干燥、皮温下降,最后皮肤干枯、坏死,严重时尾...

5、饲养管理:在调查的病例中,有15例在舍饲期间没有补喂精料,8例间断性补给少量食盐。

2、秋膘情况:中等膘的病例有16例,中下等膘的病例有7例,而秋膘良好的水牛未见发病。

1、加强饲养管理:要狠抓秋膘。秋季大部分草籽含蛋白质、脂肪高,应延长放牧时间,适当使役,同时进行驱虫,保证冬、春季进入舍饲前,膘肥体壮。在秋季注意收集秸秆,青草晒干青贮、氨化,作为舍饲的补充饲料。进入舍饲后,要补喂精料,并喂给加温的食盐水。还可用苦参40~60g,大麦或稻谷,500g,煮熟,连渣内服,1日1次,连续喂7天,停两天再喂第2次,对冬膘有极佳的效果。此外,入冬前应将牛舍修理好,做到圈栏温暖。有阳光之日,增加放牧时间,并用刷毛器刷拭牛体,促进血液循环。

1、驱虫 2、健胃 3、增强营养 4、存在疾病,需要进一步判断

体液不足、电解质和代谢失调。采用辖液疗法,一次辖葡萄糖盐水2000ml,NaHCO2250ml,青霉素2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个别重症牛加输适量ATP和CoA及右旋糖酐。每天1次,输液速度视病情而定。对于已生褥疮的病牛,每天翻身2次,每次翻身后更换垫草,在褥疮处涂布消炎药膏,防止化脓。有2头牛因为体力太差,根本就不能站立,于是分别装了腹吊带,每次吊30min。4.3中草药疗法水牛营养衰竭症在中兽医上属于虚痨范畴,是一种气血不足、元气亏损的渐进性疾病,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把培补脾胃作为重要的考虑点,但重度衰竭牛的机体极度虚弱,胃肠蠕动缓慢,吸收功能低下,这时单用中药...

3、年龄:1~3岁3例,4~7岁2例,8~14岁4例,15岁以上14例。老幼年牛占72.6%。

1、发病季节:23例患畜均集中在“大寒”到“雨水”季节间,其中,以立春到雨水这一阶段发病和死亡率高。各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又与当年寒冷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寒冷天气来得早,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高。

此外,水牛的营养状况也与衰竭症的发病有关。当气温骤降或遭受强烈的寒冷天气时,水牛的体温调节机制会受到打击,导致体温下降,引发衰竭症状。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能量供给和营养物质,会使水牛的体质变得较弱,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患上衰竭症的风险。

2、西药治疗:25%葡萄糖1000~1500ml,10%维生素C40~60ml,10%安钠咖20ml,混合1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酌情可连用5~7天。

4、治疗以增加营养、祛寒去湿,强心利水,活络通经,恢复胃肠功能为主要治则。

3、狠抓秋膘,冬春季补料,保证圈栏温暖是防止本病发生最为有效的措施。

剖检3例,主要病变如下:胸、腹、心包腔液体增多,皮下和肌间有黄白色胶冻样浸润,颌下、胸前、腹下和四肢下端皮下积液,色清亮透明。心脏扩张肥大,右心积满凝血块,心冠脂肪退化呈胶样变性,心肌颜色变淡,切面呈土黄色。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肠壁水肿,2例第三胃内容物干燥。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色淡而湿润。脾、肾瘀血。肝大小、硬度基本正常。

2、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多数发生于老弱幼牛,临床上又以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软脚、低温,贫血,皮下水肿为主要特征。病理变化以心脏扩张、心肌变性,体腔、皮下积液为特征。

23例中,体温在37.5℃以下18例;行走时步幅变小,举扬不高,腰硬,后躯无力摇摆11例,四肢软弱无力,不愿行走,卧多立少5例;卧地不起7例;四肢下端和胸前、腹下浮肿14例;体表静脉怒张12例;大便干燥量少8例;皮肤干燥无弹性17例;心跳70次/min以上8例;听诊心音出现缩期杂音或拍水音12例;心浊音界扩大8例;肌肉颤抖16例;骨突处形成褥疮11例。全部病牛均出现精神沉郁,结膜淡白微黄,腕、跗关节以下皮肤及耳、脊背、尾处触之冰凉,食欲或多或少一直保持,咀嚼无力。

3、中药治疗:方1:当归30g,川芎30g,党参35g,熟地35g,白术40g,黄芪40g,陈皮35g,桂枝35g,续断35g,牛膝40g,红花30g,猪苓35g,附子30g,甘草25g,加白酒150ml为引,煎服,每天1剂,连服3~5剂;方2:黄芪120g,党参180g,苦参120g,附子70g,白酒120ml为引,研末,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3~5剂。此方指体重150~300kg牛体用药量。

我要提问 小申_906 退出 6 每天登录问答 +2 金币,+2 经验 肉牛消瘦是怎么回事0 采纳率:59% 等级:9 已帮助:866人 私信TA 管理员操作: 采纳率:46% 等级:9 已帮助:216人 私信TA 1、驱虫 2、健胃 3、增强营养 4、存在疾病,需要进一步判断 管理员操作: 任务列表 日 常 任 务 成 长 任 务 10 金 币 抽 手 机 ©2021 360.CN 奇虎360旗下搜索服务

导读:养牛的农户都知道,养牛场经常会发生牛营养衰竭的现象,导致牛越养越瘦。其实牛营养衰竭主要是由于喂养的饲料不足,补充的营养成分不够所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