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产蛋期管理:关注蛋鸡健康
因为气温逐渐升高,孔雀产蛋期也随之到来。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呵护蛋鸡健康,保障优质产蛋,成为每个养殖户关注的焦点。
产蛋期的孔雀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高温、高湿、强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品质。
季节 | 气温 | 措施 |
---|---|---|
春季 | 15℃-25℃ | 保持通风良好,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
夏季 | 25℃以上 | 做好降温工作,设置遮阳网,喷水降温,添加消暑饮料 |
秋季 | 15℃-25℃ | 逐渐减少光照时间,保持通风良好 |
冬季 | 10℃以下 | 做好保暖工作,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
蛋白质含量:20%左右,避免过高引起尿酸盐沉积。
钙磷含量:满足孔雀产蛋需求,防止薄壳蛋、软壳蛋。
青饲料:适量添加,补充维生素和营养成分。
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菌和病毒感染。
药物防治:适当添加安全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
隔离治疗:对已患病孔雀进行隔离对症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在孔雀产蛋期间,营养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这个阶段,孔雀对蛋白质、多维素及矿物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我们的实践表明,蛋白质的含量应控制在饲料中的20%左右,过高的蛋白质不仅会引起尿酸盐在肾脏中的沉积,还可能引发痛风等健康问题。同时,适量增加青饲料的摄入,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和营养成分,还能帮助孔雀更好地消化。只是,青饲料的投放也要适度,过多可能导致血钙浓度下降,影响钙质的吸收,进而导致产薄壳蛋和软壳蛋。
环境调控:温差与湿度,稳定产蛋环境因素对孔雀产蛋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5月至6月份,气温逐渐升高,这对孔雀产蛋造成了不小的挑战。我们通过设置遮阳网和喷水降温等措施,成功降低了孔雀活动场所的气温。此外,适当添加小苏打或绿茶水到饮水中,以及绿豆等清热解毒的饲料到饲料中,都有助于孔雀调节体温,稳定产蛋。
孔雀产蛋期间,体质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保持环境卫生,定期使用刺激性小、高效的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同时,适当添加安全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如土霉素等,可以有效降低病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对已患病的孔雀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也是我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案例分享:云南某孔雀养殖场的成功之道位于云南的某孔雀养殖场,在产蛋期管理上颇有心得。他们通过对饲料、环境、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细致管理,使得产蛋率提高了近20%,破损率降低了15%。具体措施包括:使用精确配比的饲料,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实施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等。这些实践证明了科学管理在孔雀产蛋期的重要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