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稻瘟病是一种危害糯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糯米,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只是,糯米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种名为“稻瘟病”的真菌性病害的侵袭。这种病害不仅影响糯米的产量,还可能导致糯米品质下降。那么,糯米稻瘟病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危害糯稻生长的呢?
糯米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症状类型 | 症状表现 |
---|---|
苗瘟 | 秧苗三叶期前,秧苗变黄褐色枯死,无明显病斑。 |
叶瘟 | 稻叶上出现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的病斑。 |
叶节瘟 | 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不规则。 |
节瘟 | 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病斑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
穗颈瘟和枝梗瘟 | 穗颈、穗轴和枝梗上发病,病斑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 |
谷粒瘟 | 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
糯米稻瘟病的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糯米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 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糯稻品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提高稻株抗病力。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糯米稻瘟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糯稻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了解其症状、发生特点、病原及防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害,保障糯稻生产。
稻瘟病,这个水稻种植中的常见“杀手”,在糯米稻的种植过程中尤为棘手。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深入湖北孝感、江西抚州、安徽怀远望江等糯稻集中产区,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防治策略。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都可能发生,根据症状可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苗瘟通常由病种子引起,秧苗三叶期前发病,无明显病斑,秧苗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则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叶节瘟涉及叶耳、叶舌和叶环,易感病,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节瘟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导致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则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针对糯稻稻瘟病的防治,我们提出以下策略:选用抗病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稻瘟病的风险。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用氮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及时清除病稻草和病谷,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最后,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
六、未来展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