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国家蚕豆标准化示范项目,旨在提升蚕豆产业标准化水平
项目三年共建立蚕豆机械覆膜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333公顷左右,平均亩产334.45千克,实现总产167.23万千克,实现总产值836.13万元,新增纯收益169.52万元,亩新增纯收益339元,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据悉,大通蚕豆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蚕豆从整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残膜回收等环节机械化操作链条。
中期检查,评估成果8月15日,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青海省质监局组织专家对大通县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蚕豆覆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中期检查。
大通县食药监局、农牧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了检查。检查组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要求,通过集中听取汇报、查阅文字材料、查看示范现场、对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标准化示范区,引领产业升级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人们的饮食健康,农业产业也需要进行升级和优化。
项目成果,助力产业发展据悉,大通县蚕豆产业经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实施期间,共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333公顷,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农户1200人次。
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大通县蚕豆产业实现了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产业整体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未来展望,共创辉煌同时,大通县将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蚕豆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据展示项目 | 数据 |
---|---|
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 | 333公顷 |
举办培训班 | 20期 |
培训农户 | 1200人次 |
平均亩产 | 334.45千克 |
总产 | 167.23万千克 |
总产值 | 836.13万元 |
新增纯收益 | 169.52万元 |
案例解析:黔南州都匀毛尖茶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黔南州都匀毛尖茶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的启动,标志着贵州省在农业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示范区通过制定一系列综合标准,提升了都匀毛尖茶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为贵州茶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成果:大豆品种熟期优化 通过对28个大豆品种品系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分析,孙晓慧得出合农系列大豆品种熟期相对较早的结论。这一发现为大豆种植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标准化蔬菜基地:提升农业效益 大通县创建了9个标准化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1万亩。同时,还创建了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未来展望:蚕豆产业持续发展 蚕豆作为大通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因播种投入人工多、产量较低等原因面积逐年缩减。但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蚕豆产业有望实现持续发展,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合作共赢:多方协同推进项目 在建立国家蚕豆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过程中,大通县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惠丰种业公司等四家单位进行了合作。这种多方协同推进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化肥、种子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