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育成鹿管理:关注鹿群生长、繁殖及疾病防治

一、关注鹿群生长

育成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生理机能不断完善,性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在这个阶段,鹿既要生长又要面对生茸及产仔等问题。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予以关注,确保鹿群健康。

育成鹿管理:关注鹿群生长、繁殖及疾病防治

饲养管理好的公育成鹿第二年就可以长出分叉茸,母育成鹿16个月就可以配种。只是,由于营养不良,则造成公鹿产茸量下降,母鹿繁殖率降低,育成鹿发育缓慢,给养鹿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疾病防治

鹿的寄生虫是养鹿生产中较为常见和危害特别严重的疾病,患病轻者体弱消瘦,生长受阻,重者可造成大批死亡。梅花鹿咬毛症流行甚广,危害较大,有碍养鹿业的健康发展,其中营养性咬毛极为普遍,应从提高饲料品质、改善饲料调制方法、合理配制日粮、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

四、饲养管理要点
序号 内容
1 育成母鹿初配期的确定:应根据育成母鹿的月龄和发情情况确定是否参加配种,参加配种前,必须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保证正常发情排卵,使其在配种期达到适应的繁殖体况。
2 加强动物:育成鹿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大,应加强动物以增加采食量,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圈养舍饲鹿群每日必须保证哄赶动物2-3小时,夜间最好也哄赶1次。
3 防止穿肛:育成公鹿在配种期也有相互爬跨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甚至直肠穿孔。在气候骤变、雨后初晴时表现更为强烈,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制止个别早熟鹿乱酸,以免影响正常发育,饲养人员责任心要强,注意看管,避免伤亡事故。
4 防寒保温:处于越冬期的育成鹿,体躯小,抗寒能力仍较差,应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并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特别是北方地区,更要积极采取防寒措施,堵住鹿舍墙壁的风眼,尽量使鹿群栖息处避开风口和风雪袭击,以减少体热的散失,减少死亡率。
5 搞好鹿舍内卫生:育成鹿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冬季要有足够垫草,鹿舍和料槽、水锅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发生。

育成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关注。只有做好鹿群的生长、繁殖及疾病防治,才能确保鹿群健康,助力养殖发展。

案例分析:鹿群健康管理实践探索

在我国的特种养殖行业中,鹿群健康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位于我国东北某地的梅花鹿养殖场,近年来在鹿群健康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养殖场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鹿群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强化驯化与适应能力 圈养舍饲的育成鹿群,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虽然已具备一定的驯化程度,但面对突发情况,仍可能惊恐炸群。养殖场通过持续的训练,建立了更为复杂的条件反射,提升了鹿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通过模拟自然环境,让鹿群在模拟的山区环境中进行放养,增强了它们的抗干扰能力。 二、注重防寒与保温措施 在越冬期间,育成鹿的体躯较小,抗寒能力较弱。养殖场在北方地区采取了积极措施,如堵住鹿舍的风眼,确保鹿群栖息处远离风口和风雪,以减少体热的散失,降低死亡率。 育成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机能不断完善,性器官逐渐成熟。为满足鹿群的生长和繁殖需求,养殖场提高了日粮营养水平,确保了鹿群的正常发情和排卵。同时,针对不同性别的鹿只,采取了分群饲养的管理策略。 鹿群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对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养殖场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对患鹿进行隔离消毒,有效控制了疾病的传播。此外,定期对鹿群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了鹿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根据育成鹿的可塑性和生长速度,养殖场制定了定向培育计划,旨在培育出体质健壮、生产力高、抗病力强的理想型鹿群。通过分群饲养、适时调整饲料配比等措施,有效提高了鹿群的整体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该养殖场的鹿群健康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实施这些策略以来,鹿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鹿茸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提升。这不仅为养殖场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我国特种养殖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育成鹿管理:关注鹿群生长、繁殖及疾病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