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浅水藕栽培技术:在浅水环境中种植藕

黄吉美韩嘉义,莲藕学名 Neocallis,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根据产品不同分为子莲、藕莲两个类型。浅水藕属于藕莲的一个品种群,藕和叶均较短小。坐藕深30cm左右,宜在水深约15cm的浅水中栽培。云南省滇中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非常适宜栽培。有效保护环境质量,严格控制产品中硝酸盐含量。

浅水藕栽培技术:在浅水环境中种植藕
浅水藕栽培技术要点
序号 技术要点 描述
1 水位调节 栽植后十余天内至萌芽阶段,保持2-3cm浅水,提高土温,促进发芽。因为立叶及分枝的旺盛生长,逐渐加深水层至15-20cm。到结藕期,保持7-8cm浅水促进结藕,以浅水过冬。整个生育期内,要防止水位猛涨淹没立叶,以免造成减产。
2 转藕梢 当卷叶离田边1米时,随时将藕梢向田内拔转,转藕梢应在中午茎叶柔软时进行,以防折断。
3 适时追肥 基肥为主,占总肥量的70%,追肥占30%。在荷叶旺盛生长和开始结藕时进行两次追肥,人粪尿每公顷施30000-45000公斤。每次施肥前应放浅水,使肥料吸入土中,然后再放水至原来的深度。
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腐烂病,预防方法是尽心竭力连作,减少氮肥施用量,还可用石灰消毒,每公顷施2250-3000公斤。主要虫害有蚜虫、斜纹夜蛾,蚜虫可喷40%的乐果乳剂1500-2000倍,亦可用50%的可湿性来蚜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对斜纹夜蛾,用来铃皇1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浅水藕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浅水藕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藕田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藕处理,栽植,田间管理,采收与留种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关键词浅水藕,高产,栽培技术。

莲藕属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高效经济作物,为上乘的清补品,种植莲藕是农家的传统产业。浅水藕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于提高莲藕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选择优良种藕。选择适合浅水栽培的优良品种做种藕,如中早熟品种鄂莲五号,中晚熟品种鄂莲二号。种藕要选粗壮、芽旺、无病虫害、无损伤。

2. 水位调节:萌芽生长阶段,保持浅水层3-5cm,提高土温,促进发芽;荷叶、莲鞭旺盛生长阶段,保持水层12-15cm;开始结藕阶段,以浅水为宜,3-5cm;刮大风时水层要深以保护荷叶;采收前一个月要保持浅水层。

3. 土壤准备好后需要施足底肥。浅水藕的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的种类很多,有作物秸秆、腐植酸肥、微生物肥、农家肥、复合肥等。如果使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每亩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000到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00千克。

4. 选择肥沃的粘壤土田块。浅水藕由于根部不发达,又没有根毛,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为宜。

5. 适时采收。莲藕在终止叶出现后,终止叶的叶背呈微红色,基部立叶的边缘开始枯黄时,藕已充分成熟。此时即可挖藕上市。

6. 藕挖出后,一般不耐贮藏,冷天可贮一个月,早秋和晚春只可贮10-15天。贮藏的藕要求老熟,藕节完整,藕身带泥无损伤,折断处要用泥封好。贮藏和运输时,不能放太厚太紧,上面要盖荷叶和水草,经常浇水,始终保持冷凉和湿润的环境。

7.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腐烂病,预防方法是尽心竭力连作,减少氮肥施用量,还可用石灰消毒,每公顷施2250-3000公斤。主要虫害有蚜虫、斜纹夜蛾,蚜虫可喷40%的乐果乳剂1500-2000倍,亦可用50%的可湿性来蚜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对斜纹夜蛾,用来铃皇1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正是因为浅水藕栽培技术:在浅水环境中种植藕,提高产量与品质。中所呈现的问题/现象,才促使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浅水藕种植:高效益水生作物栽培模式这一领域。

一、藕田整地与品种选择

浅水藕栽培技术:在浅水环境中种植藕

栽植时,先将藕种按规定的株距及藕鞭走向排在田面,然后将藕头埋入泥中10-12厘米,节稍翘在水面上。栽植时要求四周边行藕头一律向田内,以免藕鞭伸出田梗外。栽植后十余天内至萌芽阶段,保持2-3厘米浅水,提高土温,促进发芽。

三、水位调节与管理

浅水藕水层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浅、中深、后浅。萌芽生长期水层宜浅,以4-7厘米为好。茎叶旺盛生长期水层要深一些,以12-15厘米为好。结藕期水层宜浅,以4-7厘米为好。整个生育期内,要防止水位猛涨淹没立叶,以免造成减产。

四、适时追肥与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与贮藏

六、案例分析:云南省滇中地区浅水藕种植成功案例

在云南省滇中地区,张大哥种植浅水藕已经有5年时间。他严格按照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种植和管理,每年亩产可达3500公斤,收入十分可观。张大哥的成功经验在于他注重选择优质种藕,精心管理藕田,科学调控水位和施肥,以及及时防治病虫害。

七、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浅水藕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未来,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浅水藕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