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水稻二化螟,这个水稻生产中的“隐形杀手”,总是在关键时期给农民朋友们带来困扰。用药过早,卵未孵化;用药过晚,二化螟已伤稻株。如何把握防治时机,选择合适的农药,是每个农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二化螟的防治关键
生育时期 主要危害 防治方法
分蘖期 枯心鞘和枯心苗 喷施农药,如阿维菌素、三唑磷等
孕穗至抽穗期 枯孕穗和白穗 喷施农药,如苯甲・丙环唑、噻呋・戊唑醇等
灌浆至乳熟期 半枯穗和虫伤株 喷施农药,如噻呋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

合理选择、搭配使用农药产品,减轻或者避免抗药性。二化螟,又称水稻条纹螟,主要危害水稻的茎秆,导致植株枯死,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及时喷洒,确保水稻生长的安全。

生物防治:利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源杀虫剂,杀虫效果不错,且持效期长。

化学防治:根据当地二化螟抗药性水平,选择高效、低风险的产品,如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噻呋・戊唑醇等。

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等物理方法,杀灭二化螟成虫,减少产卵。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打药时田间应有3-5厘米左右水层并保持5-7天,以防打到泥巴中,导致药物浪费。

兑药时每桶水中添加20毫升植物精油或者10毫升有机硅等助剂,有助于药液在叶片附着和吸收利用。

对虫害严重,虫口基数较大田块,可隔10-15天再用药防治一遍。

二化螟这一类钻蛀性害虫,一旦幼虫蛀入茎杆内,一般的药剂防治不到。二化螟幼虫从孵化到蛀入茎秆需要大约半个月时间,所以要抓住这段时期,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民朋友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关键时期喷施农药,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柳河县,水稻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二化螟则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头号杀手”。为了保障丰收,当地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施药措施,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为提高害虫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自2008年起,柳河县农业部门开始使用性诱剂诱捕二化螟,对其成虫发生期、发生量进行调查,预测发蛾高峰期,推算枯鞘期,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通过这种精准监测,农民可以及时了解二化螟的动态,合理安排防治时间。

三、多元化防治策略,保障丰收

针对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柳河县采取了多元化防治策略。推荐在二化螟卵孵盛期开始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源杀虫剂,杀虫效果不错,且持效期长。根据当地二化螟抗药性水平,选择高效、低风险的产品。例如,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60克+20%氯虫苯甲酰胺20克/5%虱螨脲60克,就是一种效果显著的配方。

四、田间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在防治过程中,田间管理同样重要。例如,打药时田间应有3-5厘米左右水层并保持5-7天,以防药物浪费。同时,性诱剂诱杀每亩地放置一个诱捕器,从始蛾期开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换一次诱芯,连片诱杀。

五、未来展望:科技助力,绿色防控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二化螟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绿色防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如无人机喷洒、智能监测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也是保障丰收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