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白菜在立冬后收获,需注意收获与过冬贮藏方法
因为北方气温的逐渐降低,大白菜逐渐进入了收获和贮藏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收获与贮藏方法不仅关系到白菜的品质,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益。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越冬白菜的收获与过冬贮藏技巧。
一般北方地区的大白菜收获时间在立冬后至小雪节气前后。这个时间段,白菜的生长状态较为成熟,既保证了口感,又便于贮藏。
在收获大白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叶色绿、含水量低、生长期长的中晚熟品种。
在无强寒流的情况下,可在阴放处晾晒5-7天,使菜株降温和蒸发水气,避免初期脱帮烂窖。
收获时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并剔掉病残株、未包心株及包心连紧株。
三、贮藏方法大白菜的贮藏方法主要有堆藏、窖藏和冷库贮藏等。
1. 堆藏堆藏是北方地区相对气温较高的地方,比如山东、河南的一些地区的白菜贮藏方式。一般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走廊位置堆放。
根据气温变化,降温时适当覆盖棉被保温,温度高时可以倒菜散热。
检查有无腐烂的白菜出现,并及时剔除。
东北、西北等地区冬季气温很冷,很多地方都用菜窖贮藏白菜、土豆等蔬菜。
贮藏期间要经常翻倒菜棵,及时清除黄帮、烂叶或病棵。
在入窖前,要先经过晾晒、修整,让白菜自然失水10%后,去除带有病虫的菜叶,摘去外围没有抱团的叶片。
冷库贮藏是比较专业的蔬菜贮藏方式,能更有效地控制贮藏环境,但同时也提高了贮藏成本,适合专业的蔬菜收购商。
白菜装筐,分批进行入库码垛,以免库温骤然升高而影响贮藏质量。筐、垛之间要预留空隙,以便于查看,每隔20天左右倒菜1次。冷库贮藏白菜时间最长能存到第二年5月份。
四、注意事项白菜收获前一周要停止灌水,否则组织脆嫩,含水量高,新陈代谢旺盛,容易碰伤叶片,造成腐烂,影响贮藏。
从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的气温最低,白菜的呼吸强度也变弱,注意做好防冻工作。每次倒菜间隔也不需要那么勤。
立春后,外界气温逐渐变暖。这时候白菜逐渐衰老,品质下降,其抗热和抗病能力也逐渐减弱。要注意防热和白菜防腐烂,注意有软腐病的白菜要及时挑拣出来。
越冬白菜的收获与过冬贮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农民朋友们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越冬白菜的收获与过冬贮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让白菜的丰收成果得到更好的保障。
贮藏方式 | 特点 | 适用地区 |
---|---|---|
堆藏 | 简单易行,成本低 | 气温较高的北方地区 |
窖藏 | 贮藏效果好,可长时间保存 | 东北、西北等气温较低的地区 |
冷库贮藏 | 贮藏效果好,但成本较高 | 适合专业的蔬菜收购商 |
立冬前后,北方地区的气温开始下降,白天的温度通常在5-6度,夜晚更是接近零下。在这个时节,大白菜的收获变得尤为重要。根据当地气温的变化和白菜的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至关重要。一般大白菜的贮藏适宜温度为0℃,因此,立冬砍菜后,应将根部朝南,放在原地晾晒3至4天,期间翻转一次,以利于水分蒸发和降温。
立冬过后半个月就是小雪节气,此时天气更冷,且有下雪的可能,因此需要及时收获白菜。白菜在地里长着只要不冻就不会坏,但如果收获后码在一起,就会伤热爱坏。所以,只要气温不低于零上二三度,白菜最好是先不起,晚起就可以晚贮藏。北方秋季大白菜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立冬以后至小雪节气前后,如山东、河南等地区农村大白菜收获基本在11月中下旬,小雪节气前后;北京、天津、河北北部等一般在11月初立冬前后收获白菜。
为了更好地贮藏大白菜,贮前准备至关重要。应选择叶色绿、含水量低、生长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小雪前后适时收获。收获时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并剔掉病残株、未包心株及包心连紧株。在无强寒流的情况下,可在阴放处凉5-7天,使菜株降温和蒸发水气,避免初期脱帮烂窖。
大白菜的贮藏方式主要有堆藏、窖藏和冷库贮藏等。根据各地的气温和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例如,窄沟埋藏法损耗少,但挖沟较费工。在立冬至大雪期间,为贮存前期,需使窖温保持在0℃左右,充分利用夜间通风降温,一般在早上6-7点开始放风,至晚上12点。窖藏中期,外界气温和窖内温度都较高,菜棵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应当通过大量通风以及勤倒菜等措施来降温散热。窖藏后期,从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气温最低,白菜的呼吸强度也变弱,注意做好防冻工作。
白菜贮藏的关键技巧立冬白菜的收获与贮藏,不仅关系到家庭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一部分。因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菜的贮藏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白菜贮藏方法,让美味与营养更好地陪伴我们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