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软翅病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导致蜜蜂翅膀变形
低温软翅病,夏秋之际的高温卷翅病的对应病,这两种病的共同点是真菌感染严重威胁我国蜂群。以往真菌多入侵幼虫形成白垩病,真菌进入蜜蜂体内器官,至使老年蜂不知去向,青年蜂外爬,幼蜂出房后也外爬,得病后的蜂群可以在1-2周内迅速消亡,最后只剩数十只工蜂和一只蜂王。
爬蜂病,顾名思义,是以蜜蜂爬行为特征的一种蜜蜂疾病。引起的病因不同,但是以爬蜂为特征,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低温软翅病是夏秋之际高温卷翅病的对应病,两种病有个共同点,一是该病的突发性在一个地区几乎很同时;二是发病后用药物治疗和不治疗,一般两星期后同时爬蜂结束。
蜜蜂麻痹病分为急性麻痹病和慢性麻痹病,分别由急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和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感染引起。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一般有两种典型症状:大肚型蜜蜂腹部膨大、蜜囊充满液体、蜂体与翅膀颤抖、丧失飞行能力、行动迟缓,在朝门外或巢脾框梁及蜂箱底部活动;黑蜂型蜜蜂个体身体油黑发亮、体表绒毛稀少。
蜜蜂残翅病:病毒感染下的翅膀变形蜜蜂残翅病病毒是蜜蜂残翅病的病原体,能够侵染各个发育阶段的蜜蜂,严重时导致蜂蛹发育缓慢,成蜂翅膀畸形、体型萎缩、行动乏力,蜂群早衰;不严重的隐形感染也会缩短蜜蜂寿命。DWV借助于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在全球广泛传播,并产生DWV-B和DWV-C等变异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蜜蜂的生存构成威胁。
芝麻花期蜜蜂卷翅病,湖北省7、8月份是大小蜂螨发育的高峰,大小蜂螨趁幼虫封盖时潜入巢房产卵繁殖,夺取养料,引起幼虫发育不良,造成残翅。患此病的蜂群,幼蜂羽化出房后,大部分翅膀残缺,部分幼蜂虽有翅,但软弱无力,不能展翅飞翔。
要预防蜜蜂软翅病, 要了解其成因。病原体感染是导致软翅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是预防软翅病的关键。
预防措施 | 具体操作 |
---|---|
定期消毒 | 使用消毒液对蜂箱、巢脾等设备进行定期消毒 |
控制病原体传播 | 避免将病蜂带入健康蜂群,及时隔离病蜂 |
加强蜂群管理 | 保持蜂群清洁,合理调整蜂群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根治蜜蜂软翅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隔离病蜂:及时将病蜂隔离,避免病原体传播至健康蜂群。
加强蜂群管理:保持蜂群清洁,合理调整蜂群密度,提高蜂群抵抗力。
使用消毒剂:定期使用消毒剂对蜂箱、巢脾等设备进行消毒。
蜜蜂软翅病是一种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蜜蜂疾病,对蜂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了解其成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有助于保护我国蜂群,促进蜜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夏秋交替之际,蜜蜂群体常遭受一种名为低温软翅病的困扰,这无疑是蜂农心中的痛。只是,一项新型解决方案的出现,为蜂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病症解析:软翅病的阴影卵期后,蜜蜂进入吸食王浆的三天发育期。此时,蜂群内优质蜜粉充足,内勤蜂分泌大量含酸量极高的王浆,供应给幼虫。只是,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软翅爬蜂病?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蜜蜂蜂群生物学特性入手。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蜜蜂的雄蕊、花药、完全变态发育过程都受到病原体的威胁。经多年观察和实验对比,发现绝大多数蜂场的爬蜂病属于无传染性的软翅爬蜂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