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锈病是一种叶部病害,由真菌引起
秋海棠,被誉为“花中皇后”,因其优雅的姿态和美丽的花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只是,在享受秋海棠带来的美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可能面临的病害。其中,秋海棠锈病就是一种对秋海棠生长构成严重威胁的病害。
海棠锈病是各种海棠的常见病害,在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上斑痕累累,引起叶片早落,严重影响了秋海棠的观赏价值和生长。
分布地区 | 危害症状 |
---|---|
全国各地 | 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引起落叶 |
秋海棠锈病的病原物为Pucciniastrum boehmeriae P. et H. Sydow,属于真菌担子菌亚门、锈菌目、膨锈菌属。该病原物在叶上发病,初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直径3-5毫米褐色圆形斑纹。叶的背面出现轮状夏孢子层,病斑进一步扩大,叶的表面呈暗褐色的轮纹斑。病斑相互融合造成整个叶片枯死。
三、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秋海棠锈病,我们需要在发病初期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粉剂2000倍液。
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防治1次或2次。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某花卉种植基地,秋海棠锈病严重影响了秋海棠的生长。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基地内的秋海棠锈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案例数据如下:
时间 | 防治措施 | 防治效果 |
---|---|---|
2023年3月 | 及时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锈病得到有效控制 |
2023年4月 |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 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
秋海棠锈病是秋海棠生长过程中的一大病害,我们需要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通过了解秋海棠锈病的分布、危害、病原物、症状及防治方法,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对秋海棠生长的影响,让秋海棠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案例一:秋海棠锈病的识别与诊断
早期检测与隔离在病害初期,及时对病株进行隔离,避免病害扩散。
物理防治清除病叶和病枝,减少病原物的传播。
化学防治采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该园林中心成功控制了秋海棠锈病的蔓延,恢复了秋海棠的观赏价值。
合理种植避免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种植秋海棠,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选择抗病品种在引种时,选择抗病性强的秋海棠品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