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一种利用虾苗在人工环境中养殖至成虾
产量及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不少地区,对虾养殖已渐渐成为了当地农业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本文简要分析华南地区目前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及特点,以期为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1. 精养模式
对虾精养模式是一种单位水体苗种密度高、养殖技术要求严格的养殖方式。保证养殖池塘的溶氧供应。高位池放养的对虾密度约为150万尾/公顷,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应根据养殖条件、管理水平等各项因素适当增减。高位精养池塘集约化程度高、易于排污、便于管理,养殖过程的水质环境主要依靠人工调控。
淡水养殖模式主要适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模式下,对虾的养殖密度相对较低,养殖周期较长。淡水养殖对虾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市场需求旺盛。
案例分析地区 | 养殖模式 | 产量 | 产值 |
---|---|---|---|
广东省阳江市 | 精养模式 | 500 | 3000 |
福建省泉州市 | 淡水养殖模式 | 400 | 2500 |
浙江省台州市 | 工厂化养殖模式 | 600 | 3500 |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养殖模式下,对虾产量和产值存在较大差异。精养模式产量较高,但产值相对较低;淡水养殖模式产量和产值均较低;工厂化养殖模式产量和产值均较高。
效益提升策略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如水资源丰富地区可考虑淡水养殖模式,资源有限地区可考虑工厂化养殖模式。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如合理调控水质、科学投喂、加强病害防治等。
探索新的养殖方式,如立体养殖、循环水养殖等,提高养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优质对虾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华南地区对虾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创新养殖方式、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有望进一步提升对虾养殖的效益。
对虾养殖:一种利用虾苗在人工环境中养殖至成虾,以获取经济效益的产业。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虾苗养殖:人工养殖技术助力财富增长。
以广东省阳江市雅韶镇、大沟镇为例,017年至018年间开展对虾绿色生态技术养殖示范,面积16.5亩,总产量达51.94吨,纯利润975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生态养殖以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效益增收、产业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为理念,不断提升虾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小棚养殖:因地制宜的创新模式南通市如东县小棚虾养殖模式,利用原有养殖河蟹苗的池塘进行改造,并搭温棚进行养殖。2005-2010年间,如东小棚养殖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只是,近年来,病害扩大、水质恶化、成功率低、水资源匮乏等问题逐渐凸显,行业面临“天花板”困境。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营养需求低、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饲料、水电煤、虾苗、虾药、土地租金等成本支出较高。只是,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更好,投入产出更高,获取的利润更为可观。
五、未来发展:创新驱动,迈向更高水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虾苗养殖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养殖技术、优化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同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虾苗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