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南美白对虾黑脚偷死病,一种常见虾病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研究员黄倢表示,在他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南美白对虾黑脚病的疾病可能是由虹彩病毒引起的。虹彩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虾病,对虾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南美白对虾黑脚偷死病,一种常见虾病

分析:2016年11月,在福建地区高位池和水泥池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养殖户称为黑脚偷死的疾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严重的死亡率高达60%。经过研究,发现28℃下经24小时培养,4尾未发病虾虾肝胰腺中未分离出细菌,8尾病虾其中5尾肝胰腺中分离出大量细菌,分离菌经16S rDNA测序比对初步鉴定为哈维氏弧菌;对采取的18尾虾样品用PCR进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采取的18尾南美白对虾样品中,有12尾检测出虹彩病毒。

南美白对虾病症大全:你关注的都在里面!
活动情况 环境变化 体表症状
摄食减少或变慢;游动异常;人靠近或蹬脚不见对虾跳开;池边挖坑静伏其中;软弱无力,容易抓捕;白天大量惊跳。 水色、水化、水味、土色等的变化。 触须红须、壳色暗淡、体色发黄、体表粘液增多、鳃部发黑、腹部膨胀、肝胰腺萎缩、肠道空虚。

下文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自1981年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发生,在太平洋地区、东南亚、中东存在该病的流行,我国也有较高的发病率。病虾浑身发红,或者肝胰腺萎缩明显,空肠空胃等,还有一些病虾有黑脚的症状。

底症,偷死病,的控制措施探讨

近年来,因为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区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集约化养殖方式日趋普及,只是发展的背后是养殖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由环境恶化造成的白对虾规模死亡不断发生,自2003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不断发生的南美白对虾死底症偷死病。

图1 采自漳州市西埔镇一养殖户的发病虾塘8尾病虾偷死野田村病毒是近年在南美白对虾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原体,该病毒由中科院黄海所科研人员在2014年通过组织病理学、人工感染实验、疑似病原基因进化分析、病毒分离等方法分离得到。

据报道,感染偷死野田村病毒南美白对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胰腺萎缩和发白、空肠空胃、软壳、生长缓慢,多数虾腹部肌肉发白和坏死,在养殖60-80天的虾中高发,累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危害:南美白对虾一旦发生了黑脚病,很难用药物进行控制,大概会在2-3天内,死亡率达到50%-80%。近几年,福建漳浦、广东粤东、湛江、浙江等地陆续出现黑脚病疫情,给当地虾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南美白对虾黑脚偷死病,一种常见虾病,危害严重。的部分结束了,下面讨论南美白对虾黑脚病:防控策略与未来挑战。

南美白对虾黑脚偷死病,一种常见虾病

症状详述:黑脚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摄食减少、游动异常、对虾在靠近或受到刺激时反应迟钝,甚至出现离群独游、池边挖坑静伏等现象。环境变化如水色、水化、水味等也会随之改变。体表症状表现为触须红须、腹部肌肉发白和坏死等。

病害防治:针对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如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经验。只是,因为集约化养殖的普及,环境恶化导致的白对虾规模死亡事件频发,亟需探讨更有效的控制措施。

解决方案探讨:南美白对虾黑脚病的处理, 需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由真菌引起的黑脚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防治;若由细菌感染引起,则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