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赤眼鳟鱼成鱼养殖技术,关注养殖过程中成鱼的生长、病害防治及环境管理

主养池塘放养密度

亩有效水面 放养鱼种 搭配鱼种
40~60g,全长12cm以上 1800~2000尾 同龄白鲢100~130尾,花鲢30~40尾,鲫鱼50~100尾
赤眼鳟鱼成鱼养殖技术,关注养殖过程中成鱼的生长、病害防治及环境管理

温广,我国部分地区范围在大均可自越冬。然经驯化适合于人工后,池塘、湖泊、河沟、水库等水体养殖。

赤眼鳟的食性

赤属杂食类,然环食性。眼鳟性鱼在自境下,摄食小水生型植物、类、藻有机碎水屑、草和栖动底物等,工养化后也经人殖驯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赤眼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较慢。但经人工驯养后,投喂配合饲料时,生长速度加快,当年鱼种规格可达20g~35尾鱼种养殖...

彻底清塘,对鱼种消毒

不投喂变质或发霉的饵料或不洁净的青饲料;适时注水或更换新水,在高温时节要加大池水的储水量;

水质管理

从鱼种放养前的第一次注水完毕,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投饵算起,通常情况下,每隔10~15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量不能少于10~15cm,因为双温的升高,要逐渐的增高池水水位,特别是在盛夏期间要把池水水位控制在最高点2.5m以上。

病害防治

商品鱼养殖池的放养密度,赤眼鳟在淡水养殖鱼类中是一个抗病力较强的品种,从鱼苗至成鱼都很少发病。但在池塘水体中实施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较大,加上养殖用水不够完全良好,管理技能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难免导致一些常见疾病种偶有发生,如寄生性的指环虫、车轮虫、三代虫、锚头蚤,在水质极不良好的水环境中也有细菌性疾病发生,又如烂鳃、肠炎病。

鱼体规格与饵料粒度

当鱼体尾重在100g以下时,应投喂经过破碎的适口颗粒碎料;当鱼体尾重长至100~300g时,为适合口形,应投喂料粒直径1.0~1.5mm的人工配合的颗粒料。当鱼体尾重长至300~600g时,应投喂料粒直径1.5~3.0mm的人工配合颗粒饵料。由于该鱼是偏草食性的种群。在鱼种至成鱼的饲养过程中,要适量投喂一些青饲料。这样既能满足其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又能够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注意事项

2、驯化投喂:赤眼鳟灵敏度高,易上浮,听驯化,喜浮料,偏草食性,好饲养。在饲养上,对刚放入池塘的鱼种不要忙于喂食,因经过转塘或从外地运输过程的受惊及不适,刚刚放入池内的鱼种对环境尚未适应,加之应激反应还没消除其体质尚未得到恢复,它不会立即吃食。鱼种入池后要经过2~3天的静置和对环境的适应,再开始进行驯化投喂。方法是先在池塘四周处设4~5个投喂点,通过掌声或奏响将鱼唤动后再进行驯鱼、投饵,此时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经过3~4天的驯化投喂,池鱼大都能集群上浮,来到投喂点上抢食时,再转到已经设好的食台处进行正式投喂。

5、原料与质量:饲养的饲料原料其主要料源有鱼粉、豆粕、菜籽粕、花生饼、麸皮、米糠、次粉及其它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但其原料必须新鲜、无腐、无污,严禁使用变质原料,并要求赤眼鳟在幼鱼阶段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30~32%,成鱼阶段要保持在28~30%,投喂的青料要无农药残留,不老化,不腐烂,不发霉,确保新鲜,避免池鱼中毒或引起发病。

到了秋季时节,当水温降至8℃以下时,此成鱼就基本上处于不吃食的状态了。

4、投喂时间与投饵量:春季水温达10℃以上时,该鱼就已经开始觅食,此时便可以往池内作试验性的投喂,其目的是为了诱其提早开食。此阶段是试喂和驯喂阶段,每天投喂一次即下午2~3点。

在鱼病易发时节的水体消毒,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按亩有效水面10~12kg或用漂白粉0.8~1.0ppm加适量水经彻底溶化成药浆或药液向全池泼洒;

饲料的营养指标

各阶段的营养指标为:夏花至鱼种阶段,饲养时间在100~110天,此阶段配合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0~34%;从鱼种至成鱼阶段,饲养时间在120~160天,此阶段配合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28~32%。

饲料的营养指标

先了赤眼鳟鱼成鱼养殖技术,关注养殖过程中成鱼的生长、病害防治及环境管理。,再展开赤眼鳟鱼养殖:成鱼高效管理策略的话题。

在池塘养殖赤眼鳟时, 需确保池塘条件适宜。选择单池水面约为1-2亩的池塘,要求塘口动力线路完善,进排水方便。池塘底泥厚度应控制在10-20厘米,避免过厚导致水质恶化。此外,要保证水源清洁,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溶氧量保持在4mg/L以上。

赤眼鳟鱼成鱼养殖技术,关注养殖过程中成鱼的生长、病害防治及环境管理

保持池塘水质清洁、透明、稳定是养殖赤眼鳟的关键。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适时换水,一般10天左右加换水一次,以保持清新的水质和较高的溶氧量。在鱼病易发时节,要进行水体消毒,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泼洒。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常见疾病进行针对性防治。

案例分享:江苏泰兴市赤眼鳟养殖示范

2010年,江苏泰兴市成功推广了池塘赤眼鳟成鱼养殖示范项目。项目共计放养赤眼鳟鱼种78645尾,主养面积7.13公顷,混养面积7.67公顷。经过几个月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养7.13公顷的池塘,共计放养赤眼鳟鱼种78645尾,每亩产量可达600g以上。

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赤眼鳟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淡水鱼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赤眼鳟养殖产业将继续发展,养殖技术也将不断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淡水鱼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