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问题描述: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的发展经济在我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世界经济上也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决定了国家对于农作物安全的重视。病虫害可以说是农作物产量的杀手,针对如何防止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

问题描述: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生活习性病菌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的形式在病叶中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传至新的部位。老叶发病严重。植株栽植过密时叶片相互碰撞容易产生伤口。褐斑病一般初夏开始发生,在高温多雨时严重,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易感染。

表现症状发病后常使植株叶梢、嫩茎,感病扭曲变形,上覆一层白粉,后期白粉状霉层变为灰色。这些叶片较正常叶片发紫,侵染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严重时花不能正常开放、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

危害特点若虫多寄生在茎、嫩叶基部。成虫群集在枝梢、叶背、叶腋等处,在荫蔽的环境下生活和繁殖,使得植株生长不良,诱发煤污病,排泄物多而粘稠,每一滴都能滋生霉菌,堆积成污斑后就不易脱去,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攻略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策略农学专业学生要重视增强竞争力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提高专业能力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推动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义

防治方法 具体措施
园艺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冬季剪除所有枝条后喷施3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并集中烧毁病枝,彻底清除病源。发病后通风透光,不要湿度过高。控制好栽培密度,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对天敌昆虫的利用,保护红环瓢虫防治介壳虫。
药剂防治 喷洒50%久效磷1000倍,40%氧化乐果1000倍,或50%杀螟松800倍等,每隔1周喷1次,连续3-4次。杀螟松、氧化乐果、久效磷3种药剂2种或3种可混用。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勿使枝叶过于茂密。合理修剪,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虫害枝,集中烧毁。

生活习性每年可繁殖30代,以卵在杂草或锦带、木槿、石榴等芽腋间越冬。繁殖最快的季节每5天即可完成1代,半个月完成3代,一个蚜虫最大的生殖量为100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蚜虫总量激增。秋后气温下降,它会飞回到锦带上与从别处飞来的蚜虫交配后越冬。

药剂防治喷施3%除虫菊酯、2.5%鱼藤精、40%硫酸烟精,以上三种药剂均可稀释为800至1200倍液,20%二氯苯醚、除虫酯3000至4000倍液,40%甲胺磷1000倍液,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每隔5周喷1次,连续三四次。40%氧化乐果100倍液涂茎。根施3%呋喃丹颗粒,既治了蚜虫,又保护了天敌。

蚜虫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是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在全国各地。寄主有300多种,至少可传播55种病毒。

形态特征雌成虫扁平,椭圆形,紧贴植物体表面,体背颜色有浅黄、褐、黄、棕等。雄成虫体长约1毫米。卵长椭圆形,淡黄色,长约0.20毫米。若虫椭圆形,淡黄色,分泌蜡后扁薄。

防治方法园艺防治发现病后,及时剪除病叶,拔除病株,以减少侵染来源。雨后积水及时排除,不偏施氮肥,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

发生规律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上越冬。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15℃即可发病,在三四月份始发,5月至7月盛发。发病因品种而有差别,光叶、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偏施氮肥、钾不足时易发病。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

表现症状褐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主要侵害叶片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以后叶子的边缘和中部也会出现病斑,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上下端迅速黄化。病斑发生时,引起叶片扭曲。后期病部破裂,潮湿时病部密生深褐色小点,并从中涌出污黄色,后呈肉红色粒分生孢子堆。在发病严重时,病斑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

褐软蚧褐软蚧又名蜡蚧,同翅目,蚧科。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中、四川、陕西等地,并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欧美、大洋洲等很多地区,已成为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褐斑病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核桃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的树种和品种对病害的抗病性往往不同,若加以利用,可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白粉病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大多数植物是重要侵害对象。在四川、云南、江苏、北京、天津、青岛、河北、山东均有发生,北京、重庆发生严重。

1农业保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不仅影响产量,还会降低农产品质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卵初产时橙黄色,后变漆黑色有光泽。若蚜初胎时淡黄色,后变黄绿色,春秋季也有蓝灰色。

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有些瓢虫、草蛉等,已能大量人工饲养后适时释放,另外蚜霉菌等亦能人工培养后稀释后喷施。这些活体药剂在有些地区已有现成商品出售。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四五代,凡受蚧为害的植株,几乎常有成虫、卵、若虫。每年发生的代数各地不一,北京一年2代,上海3代,山东4代。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蚧越冬态有受精雌虫,二龄若虫或卵等,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8月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在3月底4月初第一代若虫危害。

防治方法园艺防治早期人工刷除。受害株率低,虫口密度不大、面积较小情况下,喷施洗衣粉水或用刷子刷或竹片等硬物人工刮除,勿损伤其植物软皮组织,也能奏效。

危害特点蚜虫常造成枝叶变形,生长缓慢停滞,严重时造成落叶以至枯死。植物受蚜害时由于其唾液中含有某些氨基酸,注入植物组织后,引起生长素增多或分解减少而出现斑点,卷叶、皱缩、虫瘿、肿瘤等多种被害状,同时其排泄物常诱发煤污病。蚜虫的另一大害是可传带上百种植物病毒病害和其他病害,造成很严重的间接危害。

问题描述: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已经梳理完,现在进入创新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业稳产增收。

问题描述: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病虫害的识别是防治的第一步。以褐斑病为例,这种病害通常在高温多雨的初夏发生,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更容易感染。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形状以及病斑的分布,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褐斑病。

防治褐斑病,可以采用园艺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园艺防治包括合理修剪、清除病叶和病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昆虫如红环瓢虫来控制介壳虫。药剂防治则需根据病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

在河北省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农民们面临着病虫害的困扰。通过引入智能病虫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农民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具体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病虫害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调整灌溉和施肥计划,提高作物抗病性。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这些措施,该蔬菜种植基地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30%,产量提高了20%,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因为科技的进步,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未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将更加协调,形成一个综合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将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例如,通过分析病虫害发生的数据,可以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7975.html